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的城市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8.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最快的两个城市的增加值之和约比最慢的两个城市之和:
A.少3800亿元 B.少4700亿元 C.少5200亿元 D.少6200亿元
129.表中七个城市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与以下哪个最接近?
A.3.2万亿元 B.3.4万亿元 C. 3.6万亿元 D.3.8万亿元
13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①2008年,上海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都是最低的
②2007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亿元
③2007年,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大于宁波市
④2008年,七个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总和不足1000亿元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及详解
1、【答案】D
【解析】遵从:遵照、依从;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用途:应用的方面或范围;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能。本题根据冒号后面的说明可知答案。
2、【答案】D
【解析】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穿凿附会:生拉硬扯的解释,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东拼西凑:东一点、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本题考查成语含义。
3、【答案】B
【解析】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制约:限制约束。结合语境“大公司的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可知答案。
4、【答案】C
【解析】不着边际:挨不着边儿,无着落,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表贬义。陈词滥调:陈腐、空泛的论调。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含义及语义搭配。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朝令夕改: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也形容主张、办法等经常改变。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反复无常: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变幻莫测:比喻变化得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分辨的人或事。临渴掘井: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含义与近义词辨析。第一空除D之外,均有可能,第二空是解题点。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逾越。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与成语含义。第一空可排除CD两项。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政治理论的掌握,侧重常识范畴。“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摘取自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含义及实词。尊重、尊敬一般与人搭配。推重(zhong四声):推崇重视;对某人的思想、行为、成就等给予很高的评价,表示十分重视。推崇:尊崇,推重崇敬。此二词为近义词。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此处用相得益彰词义更丰富,更贴合语境。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搭配使用及语境分析。与“人间喜剧”相搭配的只有“目睹”,与“无限的风光”搭配的是“欣赏”“领略”。结合第一空,可知答案。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义搭配。“观念淡薄”对应“不屑”;“没有感情”对应“不愿”;“缺乏基层经验”对应“不会”;“明哲保身”对应“不敢”。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及实词。第二空是解题点。结合题干第三句话可知,AD不符合。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败走麦城: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结合题干“1000”与“16”的悬殊对比可知,“不堪一击”更符合题意。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沧海桑田:一般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含义。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离经叛道: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推陈出新: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
1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读音。A项“刚愎自用”的“愎”应为bì;C项“纵横捭阖”的“捭”应为bǎi,“繁文缛节”的“缛”应为rù;D项“良莠不齐”的“莠”应为yǒu。岿然不动“岿”应为kuī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B项“药品”后面的顿号多余;C项第一个问好应该使用逗号。
16.【答案】A
【解析】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回想起来心里还是害怕。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愧而脸色发红。用在此处语义不对。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没有了音讯。用在此处语义不当。好好先生: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用在此处语义不对。
17.【答案】C
【解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西湖”与宾语“季节”不能搭配使用。B项动词“提高”与宾语“人才”搭配不当。D项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好坏”“优劣”与“重要保证”搭配不当。
18.【答案】C
【解析】略
19.【答案】D
【解析】通读题干,可知①⑤阐述“神医现象”出现的原因或引发的思考,而④则引出“神医现象”这一话题,故可知④应在①⑤之前,据此可排除A、B。②应在①⑤之后,“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这些问题”即指代上文中“医疗资源”“精神关怀”等,故排除C。因此选D。
20. 【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神庙神坛,所以第一句应该先引出神庙神坛,故⑤应该为第一句,排除C、D两项;观察可知,①是转折句,转折之前应该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内容,而转折之后应该还有进一步的说明,所以①不是最后一句,排除B项。故答案为A项。
21.【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⑤和④联系紧密,应该相连,另由关键词“否则”和“更何况”可知④和③应该相连,由此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
22.【答案】C
【解析】概括类题目。文段是一种并列结构,主要意思是如果没有钱,学术和艺术很难发展;如果单靠钱,学术和艺术也不能取得成功。即钱是学术和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故答案为C项。
23.【答案】B
【解析】概括类题目。文段提出中国“管理学本土化”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比量化研究的方法费时费力,所以一些研究者就放弃这种研究,转向相对简单、发表论文比较快速的研究题目,由此可知,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所以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故答案为B。
24.【答案】B
【解析】概括类题目。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追求心灵的成长和人性内在的精神解放”可知,通识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故答案为B项。
25.【答案】C
【解析】概括类题目。文段是分总结构,主要意思是iPad畅销和Windows设备市场份额缩减已经导致微软市值损失500亿美元,“更可怕的是”几乎所有IT巨鳄都准备推出平板电脑,由此可知平板电脑将对笔记本电脑构成重大威胁。故答案为C项。
26.【答案】C
【解析】概括类题目。文段首先提出人类无法达到最好的生活这一事实,进而说明其原因,即是人性的缺陷使人类无法达到最好的生活。故答案为C项。
27. 【答案】A
【解析】概括类题目。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论述了允许冲突存在所带来的好处,即“有助于通过互相抵消而把‘社会体系缝合起来’,这样就阻止了沿着一条主要分裂线的崩溃”,也就是避免社会体系分裂,维护社会稳定。故A为正确答案。
28.【答案】B
【解析】概括类题目。由关键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可知,社会公正是历史的。故答案为B项。
29.【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要填入的句子应该是对文段的一个总结,需要涉及“繁荣”与“自由”,又因为“人类的这种追求必将在不断涌现的风险中颠簸前行”,所以应该是存在一种不确定的因素。故答案为A项。
30.【答案】D
【解析】概括类题目。文段首先提出以往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具有局限性,之后重点论述了片面理解“现代化”的负面影响,即导致知识的流俗化。故答案为D项。
31.【答案】D
【解析】文段末句“向公众坦陈原因,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到双赢的必由之路”说明了文章的主旨,即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故答案为D项。
32.【答案】C
【解析】概括类题目。文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首句“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是关键句。文段首先说明传统观念存在诸多弊端,然后举例说明日本政府及社会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一些努力,由此可得,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强调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故答案为C项。
33.【答案】D
【解析】文段的主要意思是票房完成80亿,不是因为观影人数增多,而是依赖于票价的上涨。画线部分应该填入的句子是对文段的概括总结,D项最符合。故答案为D项。
34.【答案】B
【解析】概括类题目。分析可知,文段第一句“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键句,后面的内容都是对这一论点的解释说明,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项。
35.【答案】D
【解析】概括类题目。由文末“我很确信……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可见,思想影响力非常大。故答案为D项。
36.【答案】B
【解析】原数列具有如下关系:2+16+25=43,12+14+2=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