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和 29%。
86.2001 年国有单位职工总数比 1996 年减少了多少? A.3540 人 B.5% C.32.3% D.47.8%
87.2003 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A.2774.5 万人 B.1908.9 万人 C.2194.8 万人 D.3268.7 万人
88.2003 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A.2774.5 万人 B.1908.9 万人 C.925.9 万人 D.865.6 万人
89.2003 年,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A.84.1% B.33.4% C.31.2% D.15.1%
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在其它产业的人才贡献率。 B.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制造业大国的目标相适 应。
C.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
根据下表回答 91-95 题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不同时期年均增长情况比较 单位:%
|
1979--1990 |
1991--2003 |
1979--2003 |
广东 |
15.9 |
12.5 |
14.1 |
浙江 |
12.5 |
14.7 |
13.7 |
江苏 |
14.3 |
14.2 |
14.5 |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单位%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2 |
2003 |
广东 |
23.0 |
30.4 |
35.8 |
34.7 |
39.3 |
40.6 |
38.4 |
浙江 |
18.6 |
24.5 |
26 |
32.1 |
36.3 |
39.4 |
39.7 |
江苏 |
19.8 |
17.9 |
29.5 |
30.9 |
36.3 |
37.4 |
36.6 |
91.2003 年,广东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比 2002 年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A.40.6 B.39.3 C.2.2 D.-2.2
92.1991——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是: A.12.5% B.14.7% C.13.7% D.14.5%
93.从 1990 年至 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A.2.6 B.7.1 C.13.7 D.39.7
94.根据上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79——1990 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比浙江高 3.4 个百分点。
B.从 1990 年至 2003 年,江苏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升幅为 36.6 个百分点。 C.到 2003 年时,广东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已被江苏超过 1.3 个百分点。 D.从 1990 年至 2003 年,广东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一直居全国首位。
95.根据上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9-2003 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落后于江苏。
B.广东第三产业的增速在进入 90 年代后明显加快。
C.从 1978 年至 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增长率高于广东和江苏。 [行测真题]
D.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下图回答 96-100 题:
96.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96 年至 2004 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逐年上升。
B.1996 年至 2004 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C.1996 年至 2004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 2004 年。 D.1996 年至 2004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 2003 年。
97.1997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 1996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A.84.9 B.87.9 C.3.5 D.3
98.根据上图,1996 年至 2004 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 A.1998 年 B.2000 年 C.2001 年 D.2003 年
99.2000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增长率比 1999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A.51.4 B.44.4 C.9 D.7
100.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不断上升,说明贫困人口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B.1996 年与 2004 年间,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50.2%。 C.2001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突破 1000
D.2004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年增长率比 2003 年下降了 10.7 个百分点。
2005年下半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1.A【解析】该数列的规律为:10=7+3×1;16=7+3×3;22=7+3×5。由此可知,未知项为:7+3×7=28。故选A。
2.D【解析】该数列的规律为:-3=11-4;0=22-4;23=33-4;252=44-4;由此可知,未知项为:55-4=3121。故选D。
3.D【解析】该数列的规律为:1=0×0+12;4=0×1+22;因此,未知项为:1×4+32=13。故选D。
4.D【解析】该数列的规律为:199=118+34;226=199+33;235=226+32,因此,未知项为:235+31=238。故选D。
5.A【解析】此数列为隔项数列,奇数项为:0、2、4,偶数项为:3、5、7,两个新数列均是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因此,未知项是奇数项应为6,故选A。
6.C【解析】算式可变形为:(1992-1)×199219921992-1992×199119911991
=1992×(199219921992-199119911991)-199219921992
=1992×1000110001-199219921992
=0。故选C。
7.C【解析】此题的关键点就是求4、7、12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84,故选C。
8.D【解析】此题简单,直接可列式求结果,即56+11-(62-4)=9人。故选D。
9.A【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排在d直线上的数字为4的倍数,而2005÷4=501……1,因此可知2005在a线上,故选A。
10.C【解析】此题关键要求出水流速度,由题干可知顺流半小时航程为:30-30×35×12×12=3千米。故选C。
11.C【解析】在这块正方形地里要种48÷3+1=17列树,种48÷6+1=9行树,因此共种17×9=153棵树。故选C。
12.B【解析】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白锯成5段只需锯4次,而锯20段则只需锯19次,因此需要8÷4×19=38分钟。故选B。
13.A【解析】由甲、乙、丙平均做37朵,而乙、丙、丁平均做39朵,可知丁比甲多做(39-37)×3=6朵,因此甲做了41-6=35朵。故选A。
14.A【解析】直接列式求解:[(150+450)×8.2%-150×4%]÷450×100%=9.6%。故选A。
15.B【解析】由题干可知:一张桌子用木材130,一张床用木材115。由此可知一把椅子用木材14-130+115×2÷2=140,因此剩下木材可做34÷140=30把椅子,故选B。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6.A【解析】通过“已完成”便可排除C、D。“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题干意思明显是截止到某个时候。故选A。
17.B【解析】“检查”、“视察”与句意不符,体现不出“研究”的意义,先排除;“考查”是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是指实地观察调查。通过题干可知,他只有实地观察调查这一带农村地区,才能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故选B。
18.D【解析】凭借语感便可轻松解答此题,在四个选项中,职责只能与履行搭配。故选D。
19.D【解析】工厂的职工代表大会对有关职工福利的方案享有审查决定权,故选D。
20.C【解析】A、B、D三项的意思都包含在C项里面,因此用“滥用”最能反映现象的严重性。故选C。
21.A【解析】C项先排除,感情色彩不对。“启用”意为开始使用;“起用”意为提拔使用;“雇用”意为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而题干意思明显是提拔使用年轻人,故选A。
22.D【解析】领导与参加大会的代表见面应用“接见”妥当,这是固定用法。“接见”的意思是跟来的人见面(多用于主人接待客人或上级会见下属)。故选D。
23.B【解析】题干要在括号内填入一个连词使前后句能自然链接,题干前后两个句子的关系是,前句是引起后句结果的原因,具有这个衔接功能的只能是“以致”,故选B。
24.D【解析】对人民老百姓,总理的目光总是充满关爱,这是一种固定用语,故选D。
25.D【解析】“修整”意为修理、整治;“修订”意为修改、订正;“修改”意为改正文章,计划等里面的错误、缺点;“修正”意为修改使正确,由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干所要表达的“对观点修改并使之正确”之意。故选D。
26.A【解析】B、C、D犯同一错误,即否定错误;B项中,缺乏的是勇气和谋略,而非勇气不足、谋略不当;C项中,防止的是事故发生,而非事故不发生;同理D项也是错误的;一定要清楚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故选A。
27.C【解析】反科学的人应该是戴着科学的面具反对科学,A项错误;“平均”与“都在……以上”矛盾,删去“都”,B项错误;既然是“负担”那就是不合理,D项语句重复,也错;故选C。
28.B【解析】A项介词用法不准确,应当把“在”删去;C项表述有歧义,是“三个街道的生产小组”,还是“三个同一街道的生产小组”,表意不明;D项缺主语,应当把“读了”删去,故选B。
29.B【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该把“是”改为“表现出”;C项前后时间表达不一致,应当把“的到来”删去;D项表达前后矛盾,“缺点”是要克服的,而非“努力”;故选B。
30.D【解析】A、B、C三项的共同错误是原因和结果的一面与两面的对应错误。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努力;生命力在于能为读者奉上……;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具有重大意义。故选D。
31.A【解析】B项关联词对应错误,应该是“与其……不如……”;C项的主语混乱,该句话主语应该是经济;D项缺主语,应删除“对于”一词。故选A。
32.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先接近文学后爱好文学;B项是主宾位置颠倒,应该是人们对电脑“上网”陌生;C项语序不当,应当是“新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故选D。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