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D.广州
88.2010年单位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 )。 [申论真题]
A.上海 B.北京 C.深圳 D.重庆
89.2010年比2000年单位面积GDP增长率最高的城市是( )。
A.重庆 B.北京 C.上海 D.天津
90.下述说法中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
A.2000年和2010年广州的GDP总量在六个城市中均排在第三位
B.2010年天津的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约388km2
C.从2000年到2010年,六个城市的单位面积GDP排名没有变化
D.相对于2000年,2010年天津的人口数量在六个城市中的排名出现下降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91-95题。
2012年,某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下简称户籍老年人口)23.61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2.6%。2012年户籍老年人口规模比2000年翻了一番,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5.4个百分比。80岁以上的户籍高龄老年人口达到3.89万人,人口规模比2000年翻了两番。
2012年,该区共有公办、民营两种性质的养老机构42家,比2006年增加了14家。共有养老床位8141张,其^91考试网办养老床位数4401张。2006年以来,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平均每年增加523张,民办床位数平均每年增加190张。
2012年,该区养老机构共有入住老人5179名;从2006年到2012年,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数量平均每年增加327名。
预计到2015年末,该区户籍老年人口将增长至31万,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8%;同时,户籍高龄老年人口占户籍老年人口比重也将进一步上升。
91.2000年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是( )。
A.14.7% B.16.5% C.17.2% D.22.6%
92.2006年,该区共有养老床位数( )张。
A.3150 B.3863 C.4231 D.4576
93.2012年,该区养老机构的床位入住率大约为( )。
A.64% B.69% C.75% D.84%
94.如果该区计划到2015年每千户籍人口所拥有的养老床位数量比2012年翻倍,则在2015年养老机构还需要增加约( )张养老床位。
A.8000 B.9000 C.11000 D.13000
95.根据上述材料,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2000年以来,该区户籍老年人口的增速要高于户籍人口的增速
B.预计到2015年末,该区户籍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速将快于户籍老年人口的增速
C.2006年以来,该区公办养老床位的增速要快于民办养老床位的增速
D.2006年以来,该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增速要高于该区养老床位的增速
(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96~100题。

96.相比较于2005年,2010年该县的GDP值( )。
A.增长了12.6亿元 B.增长了21.4%
C.增长了27亿元 D.增长了314%
97.到该县的游客中,人均旅游费用支出(旅游收入/接待人数)增长最快的一年是( )。
A.2001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1年
98.假设2001~2005年间,该县GDP逐年稳定增长且每年增幅相同,那么2004年该县GDP约比2001年增长了( )。
A.40% B.35% C.30% D.25%
99.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7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比2002年翻了四番
B.2005年该县旅游的人均支出约为740元
C.同比前一年,只有2009年该县旅游的人均支出是有所减少的
D.同比前一年,2003年是该县旅游接待人数增加最少的一年
100.根据材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该县旅游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力日益增强
B.该县的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日益上升
C.2012年该县旅游收入将保持2011年的增速,实现高增长
D.生态环境日益受重视,人均旅游花费呈稳步上升的态势
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C【多元解析】“揭开面纱”固定搭配。
2.D【多元解析】“或”表并列,所填入的词要与“阻止”是近义词,排除AB,“城管理念”不能用质问,排除C。 [行测真题]
3.B【多元解析】政府对舆情的态度只能是“开放”或者“包容”,排除AD。搭配舆情只能用“应付”不能用“对付”。
4.B【多元解析】考查成语意思。
5.A【多元解析】这两个词和“利用”层层递进。 [申论真题]
6.B【多元解析】考查成语意思
7.D【多元解析】既然是“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只能是“轻描淡写”。
8.D【多元解析】“多元生活方式”“细分杂志”都体现了其多样化的特点。
9.B【多元解析】考查虚词。
10.C【多元解析】“镜子”只能是“折射”。
11.B【多元解析】主旨概括题。“但”转折之后论述了公益广告的两个不足。
12.B【多元解析】“沿用至今并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文中没有说到。
13.D【多元解析】词语指代题,就近原则从第一句话“孩子们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游戏缺失”可以看出D。
14.C【多元解析】意图判断,文段中说到流动人口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是一个负面信息,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对策性选项C。
15.A【多元解析】原文说到“加班加点”的精神和热情值得肯定,但是没有说要大力提倡,最后一句话“这应该是加班加点”利“的一面。”可以体现应该可能还说有“弊端”。所以C正确。
16.A【多元解析】意图判断题。前两句话作者铺垫好官的要求要敢干事敢创新,最后一句话为好官提出具体对策,以对策为重点。说到“要推动干部敢想敢干,就要坚持”三个分区“”,三个区分就是建立明辨官员探索创新行为的机制,所以选A。
17.B【多元解析】细节理解题,ACD无中生有。“这些产业所产生的利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汽车、钢铁等产业”不等于“取代”,更不能说“美国的汽车、钢铁业正在走向衰亡”。
18.D【多元解析】细节理解题。自主招生考试对于恢复大学人才选拔的功能,真正将符合自身育人理念的可造之才选拔到大学中来,还是着积极意义和明显功效的。后面以复旦大学举例具体解释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所以重点是“创新”,只有答案B说到“创新”。
19.D【多元解析】细节理解题。D无中生有,文中说到面对面交流,没有说到卖书之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20.D【多元解析】细节理解题。第一句话得出A,第二句话得出C,最后一句话得出B。D无中生有
21.C【多元解析】意图判断题。“但”转折之后是重点,所以排除B。AD过于绝对。C是原文“但大规模发型消费券有一定要求,其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的同义替换。
22.B【多元解析】意图判断题。第一句直接表明观点“企业应该具有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使命观”,接下来两句话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其对于培养人才有什么好处。落脚点都是“人才”
23.D【多元解析】前面都在说“技术溢出”的好处,所以最后一句话要鼓励发展中国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4.C【多元解析】⑤是举例不做首句,因此排除AD,③是对“巨大魅力”的解释,与④衔接最紧密,所以选C。
25.A【多元解析】根据首尾句原则倾向于选②做首句,②提到“法治”这个话题,③是提对策和展望未来不能做首句,④“敬畏法律”明显是跟在第②句“敬畏法律是官员起码的执政修养”之后的内容保持话题一致,所以选A。
第二部分 数学运算
26.D【多元解析】可知美术:舞蹈:唱歌=2:3:4,共9份,则知每份10人,可知唱歌最多40人,选D。
27.A【多元解析】等差数列,项数为25,公差为4,第25项为125,则据公式可求得首项为29,总人数1925,选A。
28.C【多元解析】设原计划干x天,则有:100x=120(x-4)-80,解得x=28,所以原计划共有2800,选C.
29.C【多元解析】成交价100,则据题意放盘价是105,可知购入价是35,可知盈利,100-35-3-1=61,选C。
30.C【多元解析】据题意1月:85*5/6=85*25/30;3月:85*4/5=24/30,可知选C。
31.A【多元解析】水泥面积:(30-2*3+100-2*2+4*2*2)*2,则草地面积:30*100-(30-2*3+100-2*2+4*2*2)*2,则可得花费(30-2*3+100-2*2+4*2*2)*2*40+[30*100-(30-2*3+100-2*2+4*2*2)*2]*50,(齐老师尾数秒杀法--末两位是40,直接选A),选A。
32.B【多元解析】可知绝对不能超过100份每天,设每天x(<=100)份,盈利:x*0.6*15+[60*0.6+(x-60)*(-0.4)]*15=900+3x,可知x=100时,盈利最多为1200,选B。
33.D【多元解析】去:时间=60/(40+15);回:时间=60/(30-15);总时间为两个时间和,(陈老师观察秒杀法)前一个大于1,后一个为4,则总的大于5,观察可知选D。
34.D【多元解析】可知每30(2、3、5最小公倍数)天一个循环,这次是周三同一天完成,再过30天是周五,选D。
35.C【多元解析】A:B=D:C,可得D面积为20,所以总的面积可求,注意用尾数法迅速得到C.98。
36.A【多元解析】设原来共有水泥x包,路长y米,据题意可得:x=4600+20*0.2*y*2=20*0.5*y*2-5000,可解得答案800,选A。
37.C【多元解析】选C。
38.B【多元解析】
去:25 30 35 40 45 50 55…… 25
回:35 40 45 50 55…… 30
简单数字相加构造,可知有25+30+35+40+45+25=200=35+40+45+50+30,选B。
39.C【多元解析】1000=150*(1+0.9+0.8+0.7+0.6+0.5+0.5+0.5+0.5+0.5)+25,可知有10*10+25/7.5=103(取整),选C。
40.D【多元解析】1号安排x人,则2号安排(10-x)人,效率最高,人员利用率最高,1、2号窗口时间要尽可能接近,可只有 ,可知x=6最接近,选D.
第三部分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