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6年河北行测真题及解答(七)
2016-12-01 15:46: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及乌指的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两者意思对等,因此A正确。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因此C项正确。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人云亦云指的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两者意思对等,因此D正确。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一鼓作气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显然,首因效应和一鼓作气的意思不对应。因此B错误,当选。

18【解析】D。处方药就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大部分药品属于处方药,特殊药品如各类麻醉类药品、抗癌类药品以及精神类药品也属于处方药,因此A项正确。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因此B项正确。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不可擅自使用、停用或增减剂量,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C项正确。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的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我国《药品管理法》第54条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因此D项错误,当选。

19【解析】D。流感疫苗在全世界已经使用超过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亿计,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疫苗。D项说法错误,当选。

20【解析】D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2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2003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D项当选。

21【解析】A。从第二个空入手,第二个空根据语境“像陶渊明那样从激流中退出”和“桃花源”可知,作者表达的是积极感情色彩,“蜷缩”、“固守”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BD两项。“退隐”与“桃花源”搭配更合适;第三个空根据“与世界对抗”对应“冲突”,所以A项正确。

22【解析】C。第一空,“操控”“支配”均与“生命长短”搭配不当,排除AB两项。第二空,填入的词对应前文“研究表明……”即基因运作的“机制”而非“流程”,C项当选。

23【解析】A。根据文段中“交汇点”“结合”等词可知,文段重在强调“科普和艺术”应相结合。“珠联璧合”多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相提并论”是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因此排除CD两项。“合二为一”是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显然“科普”与“艺术”无法变成一个整体,排除B项。A项“融会贯通”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符合文段提出的科普与艺术结合的概念,当选。

24【解析】C。先看第一空,D项“恰如其分”是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与“措施”搭配不当,排除D项。第二空,填入的词用来形容“用锣鼓和鞭炮的声音驱赶恶狗”这一行为让现代人不解。C项“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符合文意,当选。A项“急于求成”表示急着要取得成功;B项“啼笑皆非”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都不符合语境,排除AB两项。

25【解析】D。第一空,选项语义相近,不好排除,可以先看第二空。第二空考查的是实词的固定搭配,填入的词与“精华”搭配,“浓缩精华”是常用搭配,其他三项均搭配不当,因此D项当选。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26【解析】B。第一空,所填词语需要同时搭配“空间”和“情感”,A项“冷漠”无法与“空间”搭配,排除。C项“隔绝”,可与“空间”搭配,但无法与“情感”搭配,排除。第二空,D项“始料未及”指没有想到,在意料之外的,而文段并没有之前有所设想之意,排除。B项“前所未有”指从来没有过的,与前文“在这个时代”的时间状语相对应,符合语义,当选。

【成语积累】

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

迫不得已: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27【解析】D。第一空,由文意可知,所填词语要表达“液态水”对于“生命生存”的重要性。观察选项,A项“缺一不可”意为少一样也不行,主语常搭配多个事物,但是文段此处主语只有“液态水”一种元素,排除。第二空,“更大的条件”搭配不当,排除B项。“优势”是需要在对比中来显现的,而文段并没有与其他行星对比之意,排除C项。因此D项当选。

28【解析】A。第一空,由“这些文字早已消亡”和“唯有”可知,世界上的古老文字如今只剩下汉字,只有A项“硕果仅存”,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与文意相符。验证第二空,“长盛不衰”指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与后文“堪称当今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字之一”相对应。A项当选。

成语积累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29【解析】C。第一空,由“社会”这一集体性的主体身份可知,A项“嗤之以鼻”,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B项“冷嘲热讽”,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二者与“社会”这一主体不符,且仅仅是轻蔑或讥笑,程度较轻,均排除。D项“疾言厉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与语境不符,排除。C项“口诛笔伐”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符合语境。验证第二空,“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少,与前文“很少有人提及”相对应。C项当选。

成语积累

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寡不敌众: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势单力薄:人少而力量不足。

30【解析】B。根据文段可知,大数据分析即从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方面体现特殊与不同,因此企业从中挖掘到的价值也应是“多元化”的,以此为依据提供的服务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基本锁定B项。A项“市场化”、C项“智能化”并非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D项“规模化”勉强对应“大数据”中的“大”,但对于用户而言,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多样”,而是更具个性的“针对性”服务。B项当选。

31【解析】A。第一空,“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搭配的对象一般是人或者困难,与“回忆”搭配不当,排除C项。第二空,所填词语与“记忆”构成搭配,“修复”指修整使恢复原样,文段中“记忆”原样并没有变化,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B项。“复原”一般指病后恢复健康或者恢复原状,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A项“恢复记忆”为常见固定搭配。因此A项当选。

32【解析】B。第一空,“势如累卵”形容事态非常危险。与“基本面长期向好”“币值一直比较稳定”表达的良好态势不相符,排除D。“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不能用于预测的语境,排除A项。第三空,“动力”侧重于客观上推动有所行动的力量;“信心”侧重于主观上相信自己的理想、愿望或预见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此处“人民币的币值稳中有升”是一种客观现实,用“动力”恰当。因此B项当选。

33【解析】B。第一空,搭配“难题”,B项“迎刃而解”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搭配得当,符合文意。A项“举一反三”意为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C项“拨云见日”常常形容疑团消除,D项“昭然若揭”侧重于真相全部暴露,三项均与“难题”搭配不当。验证第二空,“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与“微弱的引力效应”相对应。因此B项当选。

34【解析】D。第一空,与“研究”搭配,“增强”往往与能力、体质、抵抗力、素质等词语搭配,不能搭配“研究”,排除AC两项。第三空,搭配“神经发生现象”,“增强”亦不能与“现象”搭配,排除BD项的“强化”指增强某种状态、行为的过程,可以修饰“神经发生现象”,D项正确。验证前两空,“加强”往往与研究、教育、团结等词语搭配,增强“神经元反应”亦搭配恰当。

35【解析】D。第一空,“滋生”多用于形容产生不好的东西,与文段不符,排除B项。第二空,“特立独行”不能修饰“声音”,排除A项。第三空,“一目了然”指一眼就看得很清楚,用在此处不当,排除C项。“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符合语境,当选。

36【解析】A。第一空,“遭遇”与“障碍”搭配不当,排除D项。第二空,此处句意为如果顾客对计算机性能没有特别需求,那么从事计算机业务的企业就没办法将自己的产品卖给这些顾客。“改进”与句意不符,排除C项。第三空,此处说的是要给这些顾客们一个购买他们产品和技术的“理由”而非“方法”。因此A项当选。

37【解析】C。第一空,所填词语有“变化”的意思,修饰“国际角色与位序”。“善变”强调变化无常,容易改变,搭配不当,排除A项。第二空,与“商榷”“协商”相比,“磋商”更为正式,一般用在国际外交场合。“嬗变”强调彻底变化(如特征或条件的改变),与第一句深刻变化对应。因此C项当选。

38【解析】A。通过空格前的“换句话说”以及空格后的“典型的例子”可知,所填入句子与前文句子和后文举例表达意思一致,前文阐述了诗歌面貌与作者人品关系不大,后文通过潘岳的例子说明具有卑劣行径的人依然可以写出高雅的作品,对应A项。B项较A项,表述不够明确、直接,且“唯一要素”下文应该讲其他要素,不符合原文。C项中“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为无中生有。D项中“知人知面不知心”指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很难,与原文中作品面貌和品格的联系不大,且“创作领域”太过宽泛,排除。A项当选。

39【解析】C。先看第二空,要填入与前文“反对之声”相反语义的词语,即公众心理上认可它,“接收”和“接手”指的是具体的行为,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此处不涉及高明的意见,排除B项。因此C项当选。

【成语积累】

大放异彩: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是突出的成就。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40【解析】C。先看第二空,一般情况下,“引起”不与“偏差”“干扰”搭配,排除BD两项。对比“歧义”与“误解”,前者强调同一事件理解出两种不同的含义,后者强调对于某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根据后文“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是对“礼治”“人治”的错误理解,因此排除A项。验证第一空,“社会情态”即社会的情况、状态,符合文意。C项当选。

41【解析】C。文段为“分总”结构,开篇从汪曾祺的角度论述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结尾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总结,强调“语文教育”与“诗歌”的联系,C项为原文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无中生有,B项表述不明确,D项文段中未提及“思想品德教育”,均排除。

42【解析】A。文段最后一句是主旨句,着重阐明了政治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A项当选。文段中关于秦汉文化的描述只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所举的例子,因此排除B项。CD两项均非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均排除。

43【解析】A。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缺少从容淡定”。A项与之最相近,当选。B项“公道自在人心”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C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指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D项“针尖不必对麦芒”比喻双方不必针锋相对,均不是作者想强调的观点。

44【解析】B。文段先阐述了政府采购的本义,然后着重分析了政府采购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监督一直是采购制度的软肋所在”,对应B项。A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均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因此B项当选。

45【解析】C。文段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引出“超限效应”的定义,接下来指出“冰桶挑战”的项目应警惕因过度娱乐而产生的这种效应,强调的是把握慈善娱乐化的限度和分寸,C项符合。A项“应避作秀之嫌”表述错误,文段重点强调把握娱乐化的分寸,而非避免作秀,排除。B项“明星”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D项,“超限效应”只是一个引子,主要是为引出慈善这一主体,排除。C项当选。

46【解析】A。文段按时间先后顺序论述,首句“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为文段主旨句,随后依次论述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东汉时期的公文保密办法。A项表述最为准确。B项“封泥”只出现在秦朝和东汉,表述片面,排除。CD两项主体与文段不符,文段谈论的是“公文的保密方法”,均排除。A项当选。

47【解析】B。文段首句通过“当前”交代背景,接下来从技术层面进行论述,通过“如今并非高科技”可知,目前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智能家居。B项表述正确。A项原文并未提及,排除。C项“生产成本”和“价格昂贵”不是一个概念,排除。D项“智能家居的概念模糊”无中生有。因此B项当选。

48【解析】C。根据文段尾句的表述“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有条件的自尊者对外界的评价往往过于在意,对应C项。根据第二句“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自尊……而非自我本真的需要”,可知A项错误。B项“父母的过分溺爱”在原文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其成长不利”在文段中没有提到,作者并未对父母制定标准的效果进行评价,排除。因此C项当选。

49【解析】D。文段首句指出英国科学家宣称已找到了一种替代全球定位系统的方法,接下来对新的定位方法进行具体阐述,通过“限制并冷却放置于真空条件下的原子”“在一台小型装置上限制原子”来进行定位,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利用原子进行定位的原理,对应D项。A项“智能手机”非文段重点,且“应用程序的革新”表述不明确,排除。B项“科技创新”扩大范围,文段谈论的是如何定位的原理,排除。C项“在前沿领域的应用”非重点,文段重点论述的是新定位方法的原理而不是应用,排除。因此D项当选。

50【解析】B。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首句通过“需要”引出对策,指出心理科普教育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接下来举例某区的例子进行具体解释说明,文段的重点对应B项。A项和D项是举例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C项“心理科普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点”在原文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排除。B项当选。

51【解析】B。文段首先介绍“大数据”的概念,接下来进一步介绍特点及重要性——被认为价值“堪比石油”,发达国家重视开发大数据,说明大数据存在巨大的可利用价值,因此文段的重点在论述大数据的潜在价值,B项表述与此观点相符。A项无中生有,排除。CD两项是尾句解释说明的内容,不是重点,排除。因此B项当选。

52【解析】C。本段文字围绕“空间”这一话题进行阐述,首句指出空间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层面,后文以一句“这是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作为解释说明,再一次强调其重要性所在,因此C项体现了文段的重点,当选。A项表述片面,是空间重要性的一个体现,排除。B项是后文解释说明的内容,并非重点,排除。D项无中生有,排除。

53【解析】C。文段开头指出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后果,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揭示重点,并用“这”对前文进行总结。指出在国企改革中会导致强化内部人控制,而公众资本无法对此进行制衡,尾句进行反面论证,文段的重点对应C项。A项对应文段前两句话的表述,非重点,排除。BD两项的主题词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出现在尾句中,非重点,文段的主题词是“内部人控制机制”模式,排除。

54【解析】A。文段开头把“现代化学”与“炼金”进行对比,先指出现代化学与炼金的相似之处,接下来应是指出两者的区别,通过转折词“但”说明炼金技术不具备理性思维,随后通过“例如”进行举例说明,接下来即是强调现代化学是有理性思维的,因此下文应该谈论现代化学的理性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对应A项。B项物理学家如何创造元素是前文已经提到过的内容,后文不做论述,排除。C项的“欧洲”属于无中生有。D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的表述,是举例论证的内容,非重点,且没有包含“理性思维”这个关键词,排除。因此A项当选。

55【解析】A。文段开头介绍沉积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河北行测真题及解答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