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依据马克思的幸福观,选出下面推论不正确的一项。( )
A. 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B. 个人那些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远不是真正的幸福
C. 即使我们倒下了,高尚的人们会理解和继承我们的幸福观
D. 只有造福人类的事业才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24. 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现与发明层出不穷,我们根据这些把人类的进程划分成先后相承的若干阶段。同时,各种社会制度,因为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也同样成为我们划分阶段的依据。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与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
这段话的意思是( )。
A. 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B. 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类似的
C. 同一个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D. 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25.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 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C. 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D. 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26. 与经济的影响相比,现在的中国在对外方面缺乏有力的文化表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不久前说:“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严重的赤字。”他举例说,在图书出版方面,中国近年来图书版权贸易的逆差是1比10。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4068种,出口只有14种。从日本引进694种,出口22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最近也在一本书中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作者举撒切尔夫人的话是为了说明( )。
A. 中国对外方面的文化表现远远落后于经济方面的影响
B. 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严重的赤字
C.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国的文化发展速度
D. 中国近年来在图书出版方面逆差严重
27.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决定首先在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8市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18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上述试点地区应加快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成中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低碳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能够帮助中国积累在不同地区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有益经验。
为上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A. 5省8市将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B. 中国将在不同地区推广低碳绿色发展的有益经验
C. 国家发改委建议建设中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
D. 5省8市率先启动低碳试点工作
28. 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增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有所减少,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缓解。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今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1.75亿吨,比去年增长1%,而原油消费量将有可能突破3亿吨,比去年增长12%左右;进口将会超过1亿吨,有可能接近1.2亿吨,比去年增长30%左右。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 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加大 B.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C. 我国原油供给紧张 D. 我国原油消费主要靠进口
29.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依据文意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的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意即扬弃旧义、创立新知
B. 文化创新意即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C. 文化传承意即继承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
D.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创新
30. 坚持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两轮驱动,不断增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传统的文化产业类别正在进行数字化高新科技的改造,如数字电影、3D、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等;另一方面,以数字化等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正在迅速创造、诞生和风靡,如动漫、网游、数字音乐、网络视频、手机增值业务等。忽视数字高新科技的高端平台建设,缺乏高科技引导的创新创意,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为什么要实现文化与科技的结合,选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 忽视高新科技高端平台建设,缺乏高科技引导的创新创意,必将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B. 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就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正是创新的前提
C. 传统的文化产业正在进行数字化高新科技的改造,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正应了这一现实要求
D. 以数字化等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因此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必然选择
31.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依据文段的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能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我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
B. 知识分子应当具有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C. 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D. 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32.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重视国际排名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B. 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 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贡献就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D.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要有一个卓然自立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33.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下列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 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 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D. 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34. 设立最低工资的初衷是维护低收入的贫穷工人,但到头来这些人却找不到工作。有最低工资的规定,雇主当然是选聘生产力较高或较“可爱”的了。在美国,最低工资增加了种族歧视——支持这种结论的研究很多。
最低工资制度让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 )。
A. 没有了报酬上的就业优势 B. 一些雇主有种族歧视
C. 工资太低不能维持生活 D. 生产力不能满足雇主的要求
35.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根据文意,对“通俗历史热”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B. 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C. 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使人们依循“历史的惯性”产生了对通俗历史的兴趣 [公务员考试]
D. 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36. 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手段,更是目的。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我们的创造的多样性”报告认为,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