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四)
2011-10-28 14:56: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p;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社会整体实现了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民生需求日益多层次化和多样化且标准更高、更复杂。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但物价水平较高,人们生活压力大。二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三是住房问题突出,房价持续走高,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四是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难和招工难两方面,同时劳资矛盾和劳动冲突不断增多。五是养老问题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农村尤为突出。六是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2.给定资料1~6反映了诸多民生问题,谈谈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15分)

 

要求:准确、简洁、有深度。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收入、住房、就业、养老等问题。但这需要我们客观和理性地看待。

 

第一,民生问题的出现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有关。第二,民生问题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其他国家也出现过。第三,民生问题的凸显与居民民生需求的多样化和高要求密切相关。第四,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政府要高度重视。第五,民生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一定会解决。

 

(二)某市将召开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做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7~8,为领导拟一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一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进行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的社会保障建设;随着社会保险法草案的通过,在社保改革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比例和覆盖范围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对我市的经济社会稳定、居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为民众提供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能够缓解社会矛盾,降低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比较稳定、民众普遍较为富裕的良好局面。

 

二、有利于缓解居民生活压力。我市目前存在下岗老工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解决居民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提升民众对未来的生活信心。

 

三、有利于解决消费能力不足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转变民众的消费观念,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率,从而通过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苦差事”。我市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比例,淡化经济指标,重视人民满意和幸福,使经济增长由“积累型”向“分享型”转变,最终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三)请结合给定资料,以“民生之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民生之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无后顾之忧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问题,是关乎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而社会保障则是这个大问题中的关键一环。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百姓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保证,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社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村覆盖范围小、资源来源单一化、保障制度不衔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冲击、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等社会保障问题更为凸显。为了践行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整个社会要形成一张更加结实、更加紧密的社会保障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好民生之依、民生之基的稳固。

 

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实现全民“保基本”。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保制度体系,但新农村医疗保险不健全、城乡社保不衔接等问题依然存在,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城市农民工等依然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修订实施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障制度,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实现全民人人享有“保基本”。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广覆盖”。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不断增多,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参保比例还很低,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还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长期发展的隐患。针对这些空白点,要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的残暴工作,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支持和激励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实现社保保障城乡“广覆盖”。

 

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实现社保“可持续”。资金不足是制约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随着社保制度的逐步建立、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资金的来源问题就成为社保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国社保体系长期存在的资金不足困境,我们要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逐步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开辟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通过充足的资金供给和可靠的增值手段实现社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百姓才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大力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城乡社保覆盖范围,拓宽社保资金来源渠道,使百姓身上系着一根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带”,让人们群众踏实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