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9年北京市(社招)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二)
2016-03-12 15:00: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下来的右拐弯汽车能放自己先过去。

  三、申论要求

  1. 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25)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2. 结合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城市出行问题。请你就“政府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方面应进一步做好哪些工作”提出建议。(25)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3. 指出有关酒后驾车的材料中哪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10)

  要求:分析准确、合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4. 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40)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

 

 

 

 

 

 

 

 

《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名师详解

  1.答案

  (1)我国现行法律对酒后驾车的量刑较轻,违法成本低,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2)不良劝酒拼酒风气根深蒂固,部分驾驶员对酒后驾车的危害认识不足。

  (3)查处酒后驾车难度大,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4)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交管部门执法不严,代扣分、说情等现象常有发生。

  2.答案

  为了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营造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政府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布局,严格界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相对安全的空间。

  第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科学安排公共交通线路,为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加大绿色出行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周”“无车日”等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

  第四,加快道路信息化建设,合理调度,保证交通高效、安全、均衡地运转。

  第五,以政府行为倡导使用绿色新型低污染汽车,规划自行车存放点,使广大市民绿色出行安全、顺利、便捷。

  3.答案

  材料9提出“要防止酒后驾车,必须根除酒文化”,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的历史,酒文化或优雅,如“斗酒诗百篇”;或豪迈,如“酒逢知己千杯少”,传统的酒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是具有向上的、积极的意蕴的,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9把社会上的庸俗拼酒劝酒风气等同于传统的酒文化,并把酒文化归结为酒后驾车难以根除的原因,显然是错误的。

4.答案(范文)

  多管齐下,治理酒后驾车       [申论答题技巧]

  近来,酒后驾车引起的社会惨剧频频发生,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酒后驾车也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马路杀手”,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相当多的司机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自信,麻痹大意;二是社会上劝酒风气盛行,逢宴必饮,给酒后驾车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交通管理执法不严,对有些酒后驾车者包庇纵容;四是执法前后不连贯,在一段时间的严打之后,放松警惕,导致酒后驾车愈演愈烈;五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醉酒驾车肇事处罚力度不够。

  酒后驾车不仅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还影响到城市交通、社会治安的和谐。要从根本上治理酒后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需要用多种手段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方能奏效。

  一是强化酒后驾驶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采取各种手段开展酒后驾驶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除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阵地、主题宣传、警示教育等形式外,在酒店门口悬挂酒后驾驶危害性宣传标语,在酒店餐桌上放置倡导酒后不驾驶的提示卡,教育司机及同酒桌朋友都树立“酒后不驾车,驾车不饮酒”的理念,增强驾驶人不饮酒和不劝司机饮酒的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觉性。

  二是加大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惩罚成本。首先,以立法来加重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惩罚成本,使其不敢为。以立法的形式对酒后驾车作出规定,以提高酒后驾车的违法成本。其次,增加交通事故赔偿的经济责任,对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赔偿比率要加大,同时,对劝机动车驾驶人饮酒者要追究连带经济赔偿责任。第三,保险公司对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不予赔付,这样就会减少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强化社会监管力度。首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把“酒后禁驾”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在全社会倡导监督酒后驾车的行为。充分发挥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监管作用,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和防范。其次,建立和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和“代驾”制度。可在酒店、宾馆、饭店设立监督员或信息员,对酒后驾车的驾驶人进行劝阻或及时向交警部门报告驾驶人的饮酒信息,组织驾驶技能好、职业道德好的人提供“代驾”服务。第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播发“酒后禁驾”公益广告,及时曝光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提高驾驶人的遵章守法意识、安全驾驶意识。

  四是强化执法部门的管控力度。首先,公安交警部门要提高对酒后驾车危害性的认识,把严格查处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作为日常执勤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并使之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决不能形成集中整治严管,平时疏于管理、视而不见的恶性循环。其次,简化公安交警部门查纠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执法程序,赋予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以增强执法管理效能,提高执法效率。第三,要严格执法,对拒绝接受酒精检测的司机应严格处罚,绝不姑息。

  总之,要建立酒后驾车违法行为长效管理机制,仅仅依靠交警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全社会造成一种人人监督、人人劝阻、人人管理的氛围。作为机动车驾驶人,要自觉树立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良好社会公德。这样才能减少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形成一个有序、安全、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8年北京市(应届)申论真题及..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