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6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卷(二)
2016-03-13 10:38: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学校门步入社会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对每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选择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比四年前他们选择报考的大学还要谨慎。城市的工作固然安逸,农村的工作也大有可为。农村的环境虽然艰苦,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造就人才,越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回头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从基层埋头苦干,一步步走向领导岗位的典型们,没有深厚的基层功底,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3、我刚到四口镇时,在办公室值班,主要工作是接电话、收发信件、接待上访等。不久,就担任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党务和宣传工作。

  上任后,我充分发挥主动性,收集整理了大量信息,开展宣传报道。以往,该镇在媒体上总是“默默无闻”,在我的努力下,当地报纸、电视台每周都有该镇的报道,有效地扩大了该镇的影响。

  同时,我提出并协助创建四口信息网,在全县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公开。此后,该网成为该镇招商引资的电子咨询平台,不少外地客商就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四口,并到这里投资的。

  由于表现出色,几个月后,我被调到市委组织部工作。200510月,我被推选为优秀选调生代表出席全省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并发言。

  

  4、我是一名2004年河北省的选调生,20049月,我来到了冀西北最远的地方——竹云县,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后,我们一行四人便来到了乡镇工作,不到九个月,就是今年5月,同来的四个人走了三个,只留下了一个女生,她的家是竹云的,所以没有走。我们现在都在外边打工。

  当年,我个人的辞职理由主要是:

  ⑴待遇太低,每个月只有500多元,作为选调生,大多不是本地人,工作后面临吃饭,租房,社交等等,我们期盼已久的年终奖,已经减半再减半了。

  ⑵发展空间太小,人员流动性不大,论资排辈,想升职,等30岁后再说吧。

  ⑶省市里在搞选调时,对选调生有一定的培养计划,但在竹云,根本没有执行。到现在为止,发展得最好的也才进县直机关。

  ⑷地方对选调生不重视。一是对选调生的忠诚不相信。绝大多数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到选调生队伍时都放弃了许多东西。我们加入到选调生队伍时都抱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同时也想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地方党委不相信我们走进选调生队伍是真心想干事业的。他们不敢用、暂缓使用、不想用,更别提提拔重用!二是选调生的成长环境不好。有的本地干部为了媚上,让有关系、有后台、有背景、有门路的先上;有的为了保护小团体的既得利益,拉帮结派,堵住别人成长的道路;有的为了搞平衡,一个让上一个不让上;有的为了控制选调生,怕被原先由自己领导的选调生成为自己的上级,恶意诋毁,千方百计地阻挠选调生成长。

  

  52年前,我毕业了。当时,我真的是满怀豪情,心想去基层之后,得到重用,一定努力干一番事业。2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改变,想走了。以前的豪情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只想快一点离开这个鬼地方。2年给我的感觉是:选调生只是一个名字,没有什么内容,连形式都没有多少。没有培养,省里有培训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市、县没有任何培养计划,乡镇就更不用说了。谈不上重视,有的话也只是口头上的。我感觉市对省、县对市、镇对县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不知道他们对选调生政策真正理解了多少。

  选调生辞职,如同共产党员退党一样敏感,是件大事。选调生是有很多顾虑的,有来自领导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来自是否有后遗症的担忧。入门好像容易,但出门就不那么从容了。20年前,大学生是社会精英,那时的选调生应该说是真正当作领导干部来培养的。今天,社会形势变了,大学生由象牙塔走向普通大众,变成很平常的人了,现在的选调生就不那么值钱了。国家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来开展选调生工作,因而大规模的招录选调生,在分配资源的时候,平均分配,只是保障你的基本生活。事实上,我觉得基层容纳不了那么多所谓的后备干部,也不需要那么多。现在,还冒出了一个志愿者,并且宣传志愿者的声势远远大过宣传选调生。我认为,既然有了志愿者,就不要有选调生了,或者将志愿者与选调生合并到一起。总之,不管是志愿者政策,还是选调生政策,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改一改了,改成真正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政策。

  

  材料四:

  为了解往届选调生锻炼、工作、生活的真实感受,回顾和总结选调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的做法,去年,吉林省委组织部对部分选调生进行了回访,以下是部分回访内容:

  鞠海云(2004年选调生,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去年9月担任乡党委办宣传委员兼文化站站长):农村乡镇的工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农民朋友也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无知。工作单位虽在基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工作,我受到许多磨练,工作能力也不断提高。刚到乡里来的时候,我只随老同志负责计生工作,因为年轻,刚开始工作时还羞羞答答、缩手缩脚,现在经过三年的锻炼,我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多项工作,并成为乡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工作忙时,我一个人承担了多项业务工作,曾经同时对口区里的八个部门,同志们都笑着称我为“鞠八摊”。另外,乡镇干部有很多独特的工作方法,既方便,又见效,是书本上和其他方式学不到的,在这里,你潜移默化地就学会了。这是一笔能伴我终生的财富。

  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三难”之一。我刚参加农村锻炼就是负责乡里的计划生育工作。那时,我还没结婚,一些计生工作的专用名词一说就脸红,别说下去抓工作了。由于严抓计划生育时,孕妇白天都不在家,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夜里去做一位超生孕妇的工作,当时她家里来了一些亲戚朋友,知道我们是来抓“超生”的,不由分说就把我们打了,而且我的裙子也被撕破了。当时我还是个小姑娘,哪受过这样的委屈,我因此伤心地哭了好几天,是领导和同志们给我关心和鼓励,让我振作精神,重新开始了工作。农村工作的确难,但是能力和水平就是在难中历练出来的。这件事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吃苦。

  史丽媚(2004年选调生,2006年调到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工作):两年的农村基层锻炼让我与农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真的觉得,到农村锻炼和工作是建立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与农民朋友血肉联系的最有效方式。与书本打了十六年交道的大学生刚走出校门,我们对社会知之不多,更谈不上了解农村工作的艰苦,通过锻炼,我们与群众同生活、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相处,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现在我所工作的处就是负责村民自治的,下派锻炼的经历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特别大。就拿接待上访群众来说,因为有了朝夕相处的两年,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疾苦与痛楚,我知道大多数的群众,如果没有真正的苦处,是不会采取这种方式的。因此,每次遇到上访的群众,我总是细心地解答,耐心地说服,正因为我们的感情相通,他们对我的解答大都很满意。

  李大国(2005年选调生):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去工作,就要发挥所长,努力地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我第一年到乡镇时,经过考察论证和认真研究,向农户们提出了种特色瓜的建议,当年就收到了成效,农民们为了感谢我,特意从地头给我摘了一车瓜,送到我的宿舍,我非常感动,这说明我这个“学生官”得到了认可。另外,我们学生所特有的遵守纪律,讲求效率,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也给乡镇机关带去了新的风气和新的文化气息。

  崔艳丽(2005年选调生):在选拔之前,我已经与南方的一个相当不错的公司签订了协议,而且是经过了考试与面试等多个环节,从140多人中脱颖而出的,相当不容易。得知选调生工作这件事后,当时谁都不知道今后能否有机会回到省直机关工作,觉得最有可能的是分配到县、乡两级做公务员。我犹豫了好长时间,最终还是放弃了条件优厚的公司而选择了选调之路。我想,企业工作环境和待遇虽好,但过于单一,选调道路虽苦,却非常有意义,选调生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大学生寄予厚望,能为更多的人谋福利、办实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我非常崇尚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我坚定自己的选择,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公务员。

  

  材料五:

  几位在校学生谈选调生工作:

  姜甜甜(某大学2007届新闻专业学生):以前我认为进国家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是非常神圣的,他们或坐在窗明几净的宽敞办公室里审查一份份文件,或坐在高档次的电脑、打印机前起草各种公文,或是悠闲地看着关于时事的报纸,旁边飘来淡淡的茶香,那是一份稳定得不能再稳定的工作。我们都曾向往过。但学哥学姐们的选调经历毫不留情地证明了我当初想法的单纯和幼稚,原来基层也有公务员,上面的公务员也要到基层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太苦了。我觉得我和他们的差距实在太大,我恐怕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但是还希望能象他们那样成熟和接受锻炼,心理很矛盾。

  侯靖姝(某大学2007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己以前对公务员的初步认识只是从一些宣传媒体上了解的,他们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一种稳定的职业。但对选调生而言,我认为选择选调之路充满了激情,需要一种“舍小我而顾大我,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如果让我选择走选调之路的话,可能会皱一下眉头,因为我们头脑中没有被灌输那种思想,我们对选调工作还不很了解。如果以前优秀的选调生们能多给我们讲述一下他们所走的道路,也许会吸引一大批大学生投入基层工作。

  

  材料六:

  几位基层组织人事干部谈选调生工作:

  甲:对参加选调生考试的考生,有报考者认为,选调生就是先到基层锻炼,两三年后就会调回城市当干部,有人甚至将报考选调生作为找工作的一条后路。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扎根基层、不怕吃苦的勇气,没有奉献的精神,最好不要报考选调生。

  乙:我市选调生大部分成长不错,但也有少数发展得不好,有些选调生觉得大材小用,长期不能融入工作环境;有的则很快染上一些庸俗的办事作风。这些都是由于对选调生工作认识不深、心态不好造成的,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好处。

  丙:基层单位对选调生的认识也有误区。有的认为选调生素质高、知识丰富,一开始就对其委以重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单位领导觉得,选调生还是学生,不堪重用,总是让其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令部分选调生丧失信心。因此,用人单位对选调生的“高估”与“低视”,都十分不利于他们成长,也与培养选调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选调生及选调生工作的现状。(20分) 

  

  

二、请结合材料,用300字左右的篇幅,谈谈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分)

 

三、请结合材料,围绕如何当好一名选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60分)

 

湖南省2008年选调生选拔考试

  申 (题本)

  总分100分   限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根据答题纸上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资料】

  材料一:

  在信息化社会里,大众传媒充当了人们主要的信息源,因而大众传播媒介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危机的演变和进程。危机事件中,公众处于不知情状态下,尤其是当涉及突发的个人健康、安全的危机事件时,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往往会对形势的判断模糊不清,甚至会无所适从。如果任由人们对信息做出盲目的选择,进而形成各种流言蜚语和不利的舆论导向,则更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导致危机事态激化。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这个社会也会出现萎缩的现象。即如果公众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不能够全面了解,不知道组织所要采取的措施,那么公众就会盲目行事,使危机造成对社会更大的损害。

  材料二:

  瑞典铁道局在哈兰山脊的隧道工程中使用一种有毒但对环境无公害的化学药剂甲基丙烯酰胺来堵塞漏水,但由于洞中温度偏低,该药品缓慢分解,因而导致了哈兰山脊周围的水部分污染。随之而来,瑞典、欧盟的几级主流媒体抓住铁路局和施工单位的错误不放,大肆造势,批评该事故,把可能出现的后果叙述得惨不忍睹。成功治理后,一些人仍担心有毒化学物质进入水系。虽然官方和无数的水利环境专家数次公布湖中的水质已经没有公害污染,可以放心饮用,但是周围数百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5年湖南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