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大昉建议,尽快完善和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创新体系要形成从中央、省到地区的三级科研院所建设网络,增加科研的创新力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在县、乡、村形成三级网络,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到农户。#p#分页标题#e#
9.近年来,一些乡镇农技站和农技人员出现了“弃农经商”现象,给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令人担忧。据调查,某地21个乡镇的256名农技人员中,目前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只有30人,仅占当地农技人员总数的11.7%,其他农技人员都在经营种子、化肥、农药。只有少数乡镇农技站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投向农技推广,绝大多数乡镇农技站都将经营收入全部归入经营者腰包。不少农技站已变成了种子、化肥、农药专营店,农技推广徒有虚名。昔日农技人员的熟悉身影,已从田间地头消失。农民抱怨:好几年都没看到农技人员到村上来,我们想学科技,是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即使找着庙门,也请不来神!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乡镇农技站“弃农经商”现象,亟待引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乡镇农技站真正服务于农,助农业腾飞,帮农民致富。
10.现在,农村的文化比较贫乏。不少农村,除了年尾“三下乡”时过过“文化瘾”,平时文化生活单调,甚至有些地方“黄、赌、毒”卷土重来,封建迷信活动也开始抬头。这种情况,与新农村建设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不良文化现象蔓延农村,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遏制农村不良文化蔓延,光靠政府部门“围追堵截”是不够的,关键要“输血和造血”:要不断为农民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要吸引各方面社会力量热心农村文化共建,要不断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造血”能力。只有各方面建设力量形成合力,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真正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投入不够。日前公布的《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显示,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总体投入规模不足,文化服务机构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全国乡镇文化站6年减少近5000个。即使尚存的乡镇文化站,也面临着经费紧张、发展困难的窘境,甚至成为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欲让农村文化土壤肥沃起来,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恐怕势在必行。通过这些年的积累,不少农村的经济实力都有了很大的增强,拿出钱扶持一下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应该是有这个能力的。那么,能否把一些“面子”工程的投入省下来放在文化上呢?对于中西部财力困难的农村,能否像城里的“免费”那样,由财政对这里的文化设施也来个“免费”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体国民的事情,没有农村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恐怕就没有全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湖北省仙桃市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市花鼓剧团、歌舞集团经常赴各镇进行巡回演出,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他们采取“城乡文明手拉手,共建文化中心户”的形式,在农村培养“不走”的文化。目前,全市的农村文化中心户已经达到300多个,大大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11.近年来,山东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构建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村文化大院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在全国文明村镇评选中,山东省有28个村镇入选,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55个,数量均名列全国第一;省级文明村镇60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达到8000多个,占农村总数的10%;文明家庭186万户,占家庭总数的6.7%。
兖州市大力实施有线电视入户、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五大工程”。每个村镇都建立了文化中心,80%的村建有文化大院,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3%。市财政每年补贴100万元,免费开放市图书馆、博物馆,向农民群众免费送图书30万册、播放电影5000多场,促进了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建成了文明小康村,9个村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
12.作为我国农技推广主力军的农技推广机构,目前普遍运行困难,因此要为农民提供周到的服务,确实障碍重重。山东省广饶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宋延清说:首先是缺人,当地农技人员与农民的比例达到1:6000,而且后继乏人;再就是缺钱,有的乡镇农业人口达3万多,一年满打满算也就3万元经费,各类活动很难开展。
山东省农科院教授李维生对记者说,时至今日,我国农技推广机构仍遵循计划经济思路,按区域设置、行政方式管理,条块、部门、地区分割,机构分散、力量单薄、服务范围狭小。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出发,从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出发,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已成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他建议,还应该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和教育单位的力量,形成农技推广的合力。
13.有些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下去,甚至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乡镇文化站发展到如此地步,确实令人担忧。多少年来,乡镇文化站对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活跃当地群众的生活,做出了不可否认的成绩。然而,有的乡镇文化站的情况可以用“销声匿迹”来概括。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只有办好乡镇文化站,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何彻底摆脱眼下这种局面,应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14.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烟台市组织开展了“3+1”联手共建活动,组织动员机关、企业和小康村三方面力量,分别与一个村联手共建,在开展共建活动的第一年,“村企共建”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当年全市有3223家企业参与共建,与共建村庄合资合作投入资金20多亿元,开发项目1200多个;有15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共建村庄建立生产基地或签订购销合同;有195家企业在共建村庄设立分厂或建立加工点,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实践证明,村企联手共建新农村,不仅为工农互动发展提供了双向共赢的商机,而且为以工保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出一条好的途径。开展村企共建,要抓住共建内容和共建方式两个关键环节,改变以往帮钱帮物的单一内容,改变企业单项付出的传统方式,把企业的优势与共建村庄的潜力综合起来,把企业的利益追求与共建村庄的发展需求联系起来,选择切合实际的共建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共建方式。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薄弱、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和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状况,发挥企业的资金、人才优势,与共建村共办社会事业,也是村企共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是积极参与农村学校、卫生室、文化大院、敬老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农村社会公益化事业发展,农村群众更多地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去年上半年,全市已新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924处。二是发动企业职工广泛开展献爱心活动,采取结对帮困、困难援助、爱心援助等形式,对共建村6918户贫困家庭实行定向资助。三是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素质提高工程,与共建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去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94班次,培训297434人次,安置转移劳动力154754人。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介绍了湖北省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由“以钱养人“转向”以钱养事“的重大变革,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述”以钱养事“与”以钱养人“的根本区别,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20分)
(二)给定资料显示:“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一些乡镇公共服务难尽如人意,”有人认为这该政府管理,有人则认为该有市场去完成,对此,你持何种态度?如果你作为驻村包点的乡镇干部,解决给定资料提出的“农技推广服务”问题,该如何去做?
要求:观点正确,计划周密,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满分25分)
(三)给定资料反映:目前,一些村镇对文化的投入不足,文化站逐年减少,即使尚存的文化站,也面临着发展困难的窘境,甚至出现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局面,针对这些问题,请你从一个基层干部的角度,就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要求:定位准确,对策合理,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字数不多于400字。(满分25分)
(四)给定材料表明:推行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基层政府转变职能的有益探索。面对新的形势,乡镇政府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哪儿?如果要在某一乡镇推广这一做法,该如何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
要求: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安排合理,可行性强,字数掌握在700字左右。(满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