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布局不合理,老城区、老矿区居民集中,工厂和居民区混杂,居住条件恶劣,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广大群众要求尽快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三是B市作为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城市,一直存在着“大城市、小农村”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还有差别,农村医疗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当地老百姓将这些问题形象地归纳为“五多六难”:即下岗失业职工多、待业人员多、公亡遗属和工伤职工多、离退休人员多、不稳定因素多;住房难、行路难、入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和生活难。经济难时期,广大群众收入低,在矿区甚至出现了有人因生活无望而自杀的极端事件。因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相关政策不平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为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近年来B市积极引进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电子元器件、纺织等非资源型工业项目,努力增加财税收入,解决了一批民生工程的建设.比如从2005年起,争取省市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实施了莲花、鲁谷等集中连片棚户区、沉陷区改造工程,总投资54亿元,共拆迁213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面积366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3.4万户.31.7万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民、特别是矿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对改建完的棚改新区,还注意重点解决居民回迁后生活成本增加、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问题;从2009年起,争取国家、省、市三级财政出资,全市基本建立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先后为近2万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6亿元,为3万余名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2亿多元。B市最大的国企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补发了历史上拖欠职工的工资、取暖费、丧葬赍和医药费等,合计达1.9亿元,在职职工工资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比5年前翻了近2番:通过实施“就业倍增计划”,3年采累计实现稳定就业2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全省排名首位下降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B市既重视经济转型发展,又关注切实解决、改善诸多民生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随着企业的转轨转产,下岗失业人员还在增加,加之新产生的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每年尚有10万人的就业问题需要解决。此外,与省内其他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B市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的标准还不高,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更大。B市市委、市政府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各项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及时、充分地享受转型发展的现实成果。
8.德国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成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由11座城市和4个区构成,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石油和核能运用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煤炭的需求量下降,与此同时,钢铁业也开始走向衰落。这里先后遭遇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鲁尔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采煤、钢铁、煤化工等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危机,德国政府审时度势,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制定总体规划,分阶段明确转型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统筹安排整个工业区的转型发展。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过去,人们对鲁尔区的普遍印象是:矿区与煤和钢有关,人的脸是黑的,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操劳;河流里流淌着污黑的河水,河道是工业污水的通道,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于人类居住。鲁尔区转型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协同治理,通过大力宣传、重塑形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印象开始逐步改变。环保型的工业因区不断扩展,代替了乌黑的矿山和沸腾的钢厂;昔日污黑的河道而今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恢复了优美洁净的原貌;通过“造地复田”、“复垦绿地”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许多报废的矿井得到了重新修整,成为传统教育或培训实习的基地。曾几何时,一度废弃的矿井和炼钢厂变成了博物馆,煤渣尾矿改建成了室内滑雪场,淘汰的煤气罐、矿井甚至成为游客驻足的旅游产品。鲁尔尝试把各个城市的历史挖掘出采,把文化保留、传承下来。例如,埃森市的矿区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市内“鲁尔文化基金会”收藏了大量反映鲁尔区工业发展历史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每年吸引近500万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工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名胜,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卖点”。把工厂变成一个艺术馆,人们在废弃的工厂里举办大型音乐会:把以前的车间变成大型餐厅。给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把矿山变成一个公园,用机械化向游客展示工业时代的文明。鲁尔区正在努力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现德国的工业文化之路。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梳理“给定资料”,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简要概括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0分)
要求:概括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2.总结考义、攀枝花、舒兰三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10分)
要求:总结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8”提到了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请简要分析说明这个案例对于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三、“给定资料7”提到B市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重视解决民生问题。请你以B市政府的名义起草一份文件,向省政府汇报本市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和经验。(25分)
要求:格式规范,概述准确,切合题意,结构清晰;不超过600字
四、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以《谈“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900字左右。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经典解析(C类)
1(1)
简要概括当前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方面:掠夺式、粗放式的开采方式,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发;
社会方面:贫困、失业、社会保障不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老化,布局不合理,居住条件恶劣
观念方面:对资源过度依赖,未提前进行转型
1(2)总结孝义、攀枝花、舒兰三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监察和执法力度:制定行业准入条件
进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规模化经营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开发新型产业链,发展服务业
鼓励多方力量参与: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
转变观念:忧患意识,提前规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2:德国鲁尔区经济的成功转型启示我们应该统筹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统筹规划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分阶段明确转型的目标和任务。
重新修整、综合利用废弃的矿井等资源,挖掘废弃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工业旅游新产品。
不断吸引社会资源,建立专项资金,注重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结合人文与历史价值,打造旅游胜地。
整治污染,恢复优美洁净的环境原貌,替换钢铁等资源消耗过大的落后产业,打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保新型工业园区。
大力宣传,重塑形象,增加周边居民的就业机会,保障居民生活收入,实现安居乐业。
3题:
经济转型过程中民生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XX省政府:
随着B市经济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B市的民生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和重视,先将B市在开展民生工作上的做法和经验向领导汇报,请参阅:
工作目标:
B市是一座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复杂而特殊:一、解决下岗职工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实现二次就业;二、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改善民众居住环境;三、统筹区域发展平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五多六难”问题。
工作思路:
1、积极引进非资源型工业项目,增加税收收入,健全民生工程建设。
2、合理利用财政投入,改造棚户区,完善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3、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4、及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补发简介补偿金,实施就业倍增计划,保障就业稳定。
三、工作计划:
目前B市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意识到当下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对此承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多策并举妥善解决因企业转轨导致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提高本市社会保障力度,不断缩小城乡间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让民众及时、充分的共享转型发展的成果!
B市政府
XX年XX月XX日
第4题:
第四大题的大作文,要考生以《谈“发展”》为题,围绕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问题,写一篇文章。命题作文出亮点不容易,要注意把握整体的结构和题目,可以在主标题下边加一个副标题,以便缩小写作范围,突出亮点。
先写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民生问题等。由此引出命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