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时陷入发展困境。
我国一度是“世界工厂”,制造业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当下劳动力短缺,制造业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已使企业难以发展,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将竭泽而渔。
对此,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员工技术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塑造自己的品牌。
三、假设你是某企业的一名工会干部,在学习了“给定资料7”后,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25分)
要求:定位准确,语言生动,具有号召力,不超过500字。
【^91考试网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要求以某企业工会干部的名义,写一份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的倡议书。作答时注意题目的作答要求,即定位准确,语言生动并且有号召力,这与题干中所给出的内容是相符合的。这里的定位是指倡议书的对象是某企业的职工,所以倡议书的语言不能太官方、太生硬,要吸引人,要生动。不过既然是倡议书,所以一定要注意有号召性,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此外,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是不超过500字,不要在字数上面丢分。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从题干中我们得知答案的要点集中在给定材料7中,所以我们重点梳理材料7的有关内容。材料7的第一段主要是讲述一个案例,浙江Z公司的组长老梁,在工作实践中发挥工人的自主创新作用,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从老梁身上我们能看出来新时代工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他们不再把自己当成生产工具,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个体,在价值观的带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新时期工人的新定位。
材料7的第二段就是讲宝钢集团的“蓝领创新”,工人在生产一线中,进行发明创造,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润。并且,工人之间能够发挥传、帮、带的精神,将“蓝领创新”能够得以推广。而且,企业也能够给工人提供创新的平台,建立激励体系,激发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和潜能,最好的诠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如何依靠职工得到更好的发展。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要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同时做到内容全面和条理清楚,倡议书的用语要有号召性,语言生动准确。
【参考答案】
致全厂工人的一封信
全厂的工友,
你们好!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使我们自身摆脱“流水线生产工具”的身份,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目前我厂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亟需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在此号召全厂工友,要爱岗敬业,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工友转变价值观,将自主创新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对自我的重新定位。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工友不断在岗位中学习,在一线中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不断开拓创新,为企业创造效益。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工友带头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发挥团体的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机制。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全厂上下尊重工友的主体地位,尊重工友的首创精神。为此,我们会努力不断完善体制,鼓励大家积极创新,将创新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之中。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岗位是创新的源泉。广大工友要爱岗敬业,不断发挥自主创新的潜能;企业领导会切实完善工友自主创新机制,尊重大家的首创精神,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迎接企业发展新篇章而共同努力!。
XX市总工会
XX年XX月XX日
四、请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1200
【^91考试网写作思路】
本次考试的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为题进行论述,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之前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得知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与此同时如何加强人才建设和培养新时代工人成为关键任务。给定资料中提供了许多国外在发展制造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考生要吃透给定资料的内容,可以选取切合“新时代工人力量”的相关部分进行写作思路拓展和相关借用。
这里提供一种写作角度,考生可以根据已给题目,把文章写作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通过“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建国之初的旋律引入话题,其次阐明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的背景和意义,再次从“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以及“构建全方位创新体制”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最后通过展望进行收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作答要求,中心明确,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及语言流畅,另外字数要控制在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上世纪50年代,一首铿锵有力的歌,唱响了新中国工人的光辉形象。在如今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大时代,工人也应与时俱进,在变革的经济大潮之中呈现别样动人的精神风貌。
随着时代更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仅靠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的“中国制造”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企业在新时期依靠职工,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具体措施;同时,我国面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考验,对发挥职工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眼下正处于“十二五”时期,我国新一轮经济建设中亟须“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积极搭建合理的政策框架体系。当前我国在工人权利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工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个人权利得不到尊重。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的需要,我国应积极构建合理的法律框架体系,在政治上保证工人的主人公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特别是加强工人社会保障建设,依法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实施集聚优秀人才投身企业的政策,规范企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企业和市场关系。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大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培养技术型人才,能够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是当今时代真正获得产业工人地位和身份的前提,也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需要。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联合社会各界做好职业教育监督、核实、咨询和管理工作;同时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积极创新载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丰富手段,强化专业培训和业余培训,使得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创新性的飞跃。
展现新时代工人力量,努力构建全方位创新体制。长期以来,我国民企用工制度一直沿用起步阶段的“临时雇工”形式,“自由电子”、年年跳槽几乎成为半数从业者的常态,打工多年,没有等级身份,没有产业工人身份,没有市民待遇,没有制度保障下的上升通道,仍然游离于城市化进程的边缘,“无恒产者无恒心”,成为滋生不稳定因素的温床之一。因此,企业亟需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体制。要进一步加大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完善机制,创新内容,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建立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全覆盖的创新激励体系,创先争优,增强活力,奏响职工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关键在于怎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上世纪传唱大江南北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激励了数代产业工人昂扬向上、为国奉献。今天,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新时代的工人必将谱写《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