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7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范文(生态文明)(二)
2013-02-23 20:08: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用两年的时间对全国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另外对农村家庭子女免除书本费,对困难家庭学生在学校住宿的费用给予补助。这些方面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经做出具体部署,基本做到义务教育免费后,对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在国家补助的同时可以自己适当承担一定的费用。对一困难的家庭实行多种补助方式,包括助学贷款、奖学金制度、特殊困难生补助等措施。

  网友“暴风雨”:在当下的中国,环境保护已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话题。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与绿色有关的口号到处可见;电影明星被邀请来现身说法呼吁市民少用塑料购物袋;从“环评风暴”、流域限批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都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那么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呢?

  Z副部长: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提出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从近年常说的改善生态环境到提出“生态文明”,显示我们国家领导人将环保从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老百姓关心什么?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不外乎是健康生活,比如,干净安全的空气和水等。

  我国的生态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前两个文明,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这个理念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是发展经济的抓手,是体现民生的窗口,在文化上与中华传统价值观有一致性,也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是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文化内涵。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央提出科学发展,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更加促使我们思考高能耗行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从提出社会主义文明、精神文明,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如今在“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四个文明使我们的建设思路更成体系、更加完善。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就是全民都要转变观念,把生态文明的文化延伸到企业,延伸到社会,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这将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除了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彻底实现执政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更需要更多具体、可操作的细节设计。

  网友“看看世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坚持这个中心不动摇。现在中央又提出科学发展观。请问,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否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矛盾?坚持全面发展又是否意味着多个中心?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Z副部长: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矛盾的。同样的道理,坚持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要协调发展,也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经济建设,而不能有多个中心。因为,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我们不能把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立起来。

  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但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是以经济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更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经济不发展天下不会太平,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危机。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相反,解决社会问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91EXAM.org

  网友“金话筒”: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政府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Z副部长:……  主持人:科学发展观网上理论座谈会直播到此全部结束,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可持续在理论交流厅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作答要求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该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分)

(二)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解。字数在200字左右。(15分)

(三)假如你是Z副部长,将如何回答“金话筒”网友的问题?请写出你的想法。字数在300字左右。(15分)

(四)请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50分)

 

 

 

 

参考答案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该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分)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对党的执政能力是一大考验,同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密切。它不是对以往改革道路的否定,而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指导方针。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教育、医疗等深民生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使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和落实。生态文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内涵,是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矛盾,我们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解。字数在200字左右。(15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一个物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有人民共同享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假如你是Z副部长,将如何回答“金话筒”网友的问题?请写出你的想法。字数在300字左右。(15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历史的必然。由于受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我们的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行政审批程序繁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所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我们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树立人民政府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

  (四)请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50分)

参考例文一

转变发展观念,共建生态文明

91EXAM.org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乃至今后所要重视和落实的重要环节。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对生态的保护,造成了许多地区生态遭到破坏。而众多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教训已经警示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发展观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各工业企业以及全体公民都要转变发展观念,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

  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转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执政理念,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我国在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以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向大自然掘取资源的发展倾向。因此造成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污染指数上升,固体物污染严重,矿产资源开采过度,淡水资源紧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开始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还没有高度发展,国力还不雄厚的情况下,重视环境的恢复治理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进度。所以,政府应转变执政理念,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各企业尤其是工业生产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目前工业文明正在逐步占据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地位,而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沿袭了众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使我国的生态在短期内遭到巨大的破坏。企业环保观念的树立能够使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更加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通过法律、行政监督、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企业尽快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

  全体公民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全民共建生态文明的观念。生态文明关系到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根据我国人口多,基数大的特点,保护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们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物质文明时向自然索取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又导致了人们在索求资源的同时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因此就要求我国人民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应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共同努力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在全民范围内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将生态文明提上日程,才能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关系,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例文二

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政府规范引导

    国家环保总局某负责同志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式依然严峻:生态恶化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在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森林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同时使农业和农村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也因此变得日益突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中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可见,生态问题的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生态文明的保护和改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7年天津春季公务员申认真题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