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附详解(三)
2013-02-26 20:18: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bsp;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用精练的语句给“乡村旅游”下一个确切定义。(6分)
    (二)【给定资料五】总结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工作的做法与成效,请仿照“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在填空线上依次归纳其余三方面。要求:动词不能重复。(9分)
    (三)【给定资料三】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的经验,请归纳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要求:语言简洁,每条一句话。(12分)
    (四)假定你是【给定资料二】中的那位记者,请将表格中统计资料所说明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意见,用“建议书”的形式反映给当地村委会。要求:1.篇幅500字左右;2.只写主文内容,抬头和落款省略;3.语言简洁顺畅、条理清晰、结构完整。(23分)
     (五)请根据给定资料,紧扣“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议论文。写作要求:1.不能另立话题、不要照搬给定资料;2.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论证有力;3.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简练、顺畅。(50分)

91ExAM.org

 

 

 

 

 

 

 


(一)答案提示
    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泛指发生在农村区域的,以城市居民为客源主体,以乡村文化和农村区域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为主要资源的,涵盖田园农业、民俗风情、农家乐等旅游模式,兼具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二)答案提示
    二是下发了乡村旅游实施意见和具体政策扶持。
    三是出台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行为的各项标准。
    四是选树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富民的先进典型。
   
(三)答案提示
    1.制定严格的管理乡村旅游的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2.组建乡村旅游协会,规范旅游经营行为,进行乡村旅游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标准,组织特色旅游活动。
    3.重视经营与合作,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宣传促销乡村旅游。
    4.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规范旅游接待和产品提供,开展适度规模的乡村旅游。
    5.积极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形式,提供极具特色和优质服务的乡村旅游。
    6.综合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以保护自然景观为前提,发展综合性的绿色乡村旅游。
   
(四)答案提示
    问题:
    从表格中的基本情况看,旅游随队车辆占游客人数的1/6还多,这不仅会给乡村带来车辆安置和保管问题,也会给乡村带来交通压力。
    从表格中的游乐项目和活动范围看,该村的游乐项目过于单调且不够生态和环保,并且大多是简单依托于游牧草原的自然环境,对游牧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的开发远远不够;此外野炊和燃放烟花不仅不够环保同时也缺乏特色。
    从活动结果看,该村旅游项目大量毁坏草地、折断草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没有以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为乡村旅游前提;大量丢弃生活垃圾,对该村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游客消费水平不高,村民收入增加并不明显。
    建议:
    村委会加强对来村旅游交通车辆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来村旅游车辆的统一化,并提供较好的乘车环境,倡导游客乘坐本村提供的专门车辆来村,减少随行私车,更好地维护乡村清新、绿化的自然环境。
    立足本村文化和民俗风情,统一规划,积极开发,拓展本村旅游产品种类,开发本村旅游新产品,融合当地的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实现本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化和特色化,增强本村旅游产品对外的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消费项目,以大幅提高村民的旅游收入。
    加强保护本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教育,既要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顾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在旅游活动中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使其爱护草地树木,不乱丢生活垃圾,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

 


(五)参考范文

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灵魂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现代乡村旅游是以广大农村为区域,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为资源的新型旅游业,它与民族旅游、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紧密相连,很好地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要,是新时期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是首当其冲的重大使命,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全力以赴、合力构建,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正符合了时代的需要,它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更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在欣喜于其创造的骄人成绩和显著效果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担忧。当前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很多地方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对以服务业为导向的旅游业十分陌生。他们不仅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更不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在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指引下,往往片面追求对乡村自然资源的简单开发和过度使用。而他们对乡土文化和乡村民俗等更具持久生命力和独特吸引力的文化内涵却视而不见,不予重视和开发,使得珍贵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逐渐趋于淡化,各地乡村旅游项目大同小异、毫无特色,正日益失去其独特的吸引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探究发展根源,我国的乡村旅游无疑仰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及休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所创造和提供的广阔市场。奠基于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悠然自得的生活劳动场景、清新的空气、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饮食对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饱受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之苦的城市居民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根植于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广袤的游牧草原、独特的游牧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多彩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文化作为自然环境孕育的产物,它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具有极强的本土性和民族性,是当地历史与文化、自然与人文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和主要财富,也是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的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珍贵旅游资源,更是一个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具实力的支撑。因此毫不讳言地说,丰富多彩、独特新颖的乡村文化才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这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将乡村旅游解释为以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的原因。
    文化是根基,文化也是魅力之源,文化更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旅游更离不开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繁荣,需要我们以乡村文化为准绳,积极探索,不断前进,重点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大树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