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TOP

2012年公务员行测终极秘籍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一)
2012-05-06 17:10:50 来源: 作者: 【 】 浏览:468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一.题型:

   □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2,5,8,()

 

    A 10 B 11 C 12 D 13

 

    【解答】从上题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2】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3】3,9,27,81()

 

    A 243 B 342 C 433 D 135

 

    【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243。

 

    【例题4】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5】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 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例题6】5,4,10,8,15,16,(),()

 

    A 20,18 B 18,32 C 20,32 D 18,32

 

    【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等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为首项、等比为2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

 

    □ 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例题7】34,35,69,104,()

 

    A 138 B 139 C 173 D 179

 

    【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例题8】5,3,2,1,1,()

 

    A -3 B -2 C 0 D 2

 

    【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5与第二项3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1-1=0,故答案为C。

 

    □ 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例题9】2,5,10,50,()

 

    A 100 B 200 C 250 D 500

 

    【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10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

 

    【例题10】100,50,2,25,()

 

    A 1 B 3 C 2/25 D 2/5

 

    【解答】这个数列则是相除形式的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两项之比,所以未知项应该是2/25,即选C。

 

    □ 求平方数及其变式

 

    【例题11】1,4,9,(),25,36

 

    A 10 B 14 C 20 D 16

 

    【解答】答案为D。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是1的平方,第二个数字是2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3的平方,第五和第六个数字分别是5、6的平方,所以第四个数字必定是4的平方。对于这类问题,要想迅速作出反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是很有必要的。

 

    【例题12】66,83,102,123,()

 

    A 144 B 145 C 146 D 147

 

    【解答】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2的平方再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

Tags: 责任编辑:91kaoshiwang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2年公务员行测终极秘籍第四部.. 下一篇2012年公务员行测终极秘籍第二部..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