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 大纲(二)
2012-12-16 15:25: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提出问题]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讲述]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展。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作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问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灭或创生。但是,当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的时候常说:“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这里所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灭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两位老师教学内容的异同,并说明各自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不足。

②这两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

③请判断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案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为什么?

④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⑤试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地域有关系?为什么?

 

5.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3: 某教师设计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氧气做了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可知道这一瓶瓶氧气在实验室是怎样制得的吗?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大家可能在医院见过氧气钢瓶。医院的这些氧气又是怎么制得的呢?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学习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将从反应原理、所用药品、制气仪器装置与操作、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几方面来系统学习。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入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

4)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说明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板书是在讲授过程中按步骤、分阶段地把教学信息呈现在黑板上。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 下一篇《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