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 大纲(一)
2012-12-16 15:25: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初步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 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 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主题内容的标准和要求。

3)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 化学教学知识

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

2)认识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中学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

3)知道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化学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计

1. 化学教材分析能力

1)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3)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2. 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能够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化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4. 设计化学教学程序

1)理解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价教学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能力

1)了解化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掌握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1)掌握化学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冲突的能力。

2)了解对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

3. 实施有效教学能力

1)能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

2)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 化学学习评价

1)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正确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化学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化学教学评价

1)能够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

 

三、试卷结构

 

 

 

 

学科知识运用

30%

单项选择题

   

教学设计

30%

单项选择题

   

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

30%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教学评价

10%

单项选择题

   

 

100%

单 项 选 择 题 :约40%

  题 :60%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环保部门可用氯化钯(PdCl2)检测CO对空气的污染情况。已知COPdCl2溶液反应产生黑色的金属钯粉末,有水参加反应。反应中CO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催化性           D.不稳定性

2)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不生成黑色沉淀的一组是

A.Fe2+,Bi3+              B.Cd2+,Zn2+     C. Fe3+,Cu2+    D.Mn2+,Pb2+

2.简答题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初中化学3个最基础的化学知识。

2)请列举初中化学2个最基本的化学技能。

3)请列举中学化学中3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3.诊断题

1)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明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并进行下列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酒精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该液体不能燃烧;

④将酒精灯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上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小明还去学校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信息:

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酒精容易燃烧,金属钠与酒精能发生置换反应,酒精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

酒精的沸点为78.5℃,水的沸点为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写两点即可)。

②小明设计实验①②的目的是                  

③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④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⑤上述试题在某初三年级学生中考试结果显示,3)(4)两问得分率偏低,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某教师在过程性考试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多数学生的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右图是两支高度不同燃着的蜡烛,当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筒倒扣住两支燃着的蜡烛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考试结果]有70.5%的学生回答结果是:(现象)从下至上,两支蜡烛依次逐渐熄灭;(原因)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现象是      ,原因是        

②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4.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作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依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 下一篇《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