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 ) 1 42.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1 4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
1 44.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
1 45.“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 )
四、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请将你的选项涂画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分,
共1 2分)
【案例一】20 1 5年8月,某市小学二年级在学校的倡议及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
“学雷锋活动小组”,有成员1 6人,均是不满1 0周岁的未成年人。某星期天,该小组组织全体成
员去一“孤寡老人”家做好事。事前未告知班主任及学校。但在打扫卫生中,女学生小娟在擦洗
房间的玻璃时,失足从椅子上摔下来,造成左脚骨折。事后,小娟的父母要求学校赔偿部分医药
费。但学校认为小娟摔伤是她自己不小心所致,与学校无关。
1 46.小娟摔伤应该由( )来承担赔偿责任。
A.学校班主任承担 B.小娟家长承担
C.孤寡老人承担 D.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
1 47.小娟的监护人应该是( ).
A.学校班主任 B.社区管理机关
C.班主任和家长均为监护人 D.小娟父母
1 48.你认为本案该怎样正确处理?( )
A.学校应该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校外集体活动的管理
B.学校应该根据小娟家庭状况给予适当救助
C.学校有较好的条件应该承担全部医疗费
D.责任方承担,社区管理机构给予适当救济
【案例二】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上讲台,
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
“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该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
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
些方面有缺点。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
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 49.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 )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以身作则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 50.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 )师德。
A.忠于教育事业 B.关爱学生
c.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D.有教学机智和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能力
【案例三】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三年级李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
片,还有实物。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上课效果一定
很好,可是,结果却并非如此。
1 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新颖性、活动性、色彩的鲜明刺激程度
B.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
C.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优势,所以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D.低年级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1 5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该堂课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B.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C.李老师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D.小学生好奇心强,各种教具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1 5 3.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应该增加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具
B.根据讲课需要,李老师应逐步展示教具及图片
C.讲解展示完教具、图片后,应及时收好教具和图片
D.教具和图片要少而精,要与授课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案例四】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
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
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
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
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后,老师
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
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
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1 54.该教师使用了( )教学方法。
A.讲授法
C.谈话教学法
B.讨论教学法
D.综合教学法
1 5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验一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B.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C.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D.谈话法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56.案例中,该教师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包括( ).
A.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概给予否定
B.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恰当的
D.教师的课后总结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矛盾
1 5 7.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 ).
A.老师点名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
B.老师应该给学生讲解初步的生物学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C.将该问题作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同学自己找寻答案
D.要求同学们课后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下次选代表回答
2 0 1 6年2月27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小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针对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开展的一门专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课程。思想品德课能够比较集中地、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重点是系统地提高认识、培养情感、指
导行为。虽然课时不多,但它是学校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2.【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3.【答案】A.解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
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4.【答案】A.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5.【答案】D.解析:孔子这句话意在强调自我约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故选D 3
6.【答案】c .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
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
7.【答案】B.解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
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8.【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
公民。
9.【答案】C.解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尊重是教师和家长沟通
合作的前提,作为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起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共同教育孩子。
1 0.【答案】D.解析: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权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了家庭
教育具有针对性。
1 1.【答案】D.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
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充实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才能教出最
优秀的学生。
1 2.【答案】C.解析:《学记》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1 3.【答案】C.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
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 4.【答案】B.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 5.【答案】A。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 6.【答案】C.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