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教育心理学·小学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
2、单选题 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_____。
A: 0~1岁
B: 1~3岁
C: 4~5岁
D: 3~6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0~1岁是心理发展最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3、判断题 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简答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和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5、简答题 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6、单选题 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_____
A: 冲动型问题行为
B: 扰乱型问题行为
C: 多动型问题行为
D: 自律障碍行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冲动型问题行为,体现在突然间,比如突然暴怒打人。扰乱型问题,体现在主观意识或者主观欲望,比如有意识的不听课、发出噪音等。多动型问题行为,体现在行为多样,难以安静,比如,一会翻书,一会说话,一会玩。自律障碍行为,体现在明知道不对,但仍然忍不住去做,比如逃课、上网。本题中的行为属于扰乱型问题行为。
7、单选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7、8题
【资料】三年级(4)班的课堂上,佳佳正在给给每位老师写新年贺卡,而同桌亮亮将她所有的贺卡都用彩色版画花了。谢老师问清楚后让亮亮赔礼道歉,平时一直很倔强的亮亮就是不道歉,谢老师将亮亮拉到教室外,给亮亮爸爸打电话,让他立刻买贺卡送到学校来,并当着爸爸的面批评了亮亮。
关于谢老师的做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 亮亮犯了了错误,老师就应该进行批评和教育
B: 亮亮脾气倔强,老师就应该采取强硬的方式来教育
C: 老师让爸爸买贺卡来学校,是对亮亮不良行为的矫正
D: 老师应该用更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一事件
E: 老师对亮亮的批评教育是基于对学生的关爱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进行教育,但不一定采取批评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故A项错误。面对性格倔强的学生,强硬的方式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抵触心理,产生极端后果,故B项说法错误。教师让学生家长买贺卡的行为并非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这一行为直接指向学生家长,并不对学生行为产生直接后果。故C项错误。教师对亮亮的批评没有做到关爱学生,而是对学生的一种惩罚,故E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8、简答题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的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到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首先,案例中教师采取的是一种正面的教育方式。案例中教师运用疏导性原则促使学生行为改变。
其次,教师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转换教育方式,这也是班主任德育的范畴,并且通过“主题班会”的途径进行教育。这也是正确运用德育途径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另外,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德育方法的锻炼法和奖励法。
9、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_____。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 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 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10、单选题 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_
A: 位置记忆法
B: 关键词法
C: 缩简法
D: 视觉想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11、单选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
A: 了解学生
B: 班会活动
C: 建立学生档案
D: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2、单选题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_____的表现。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传统观点认为,课程是知识。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思想,已经表达了将课程看作知识的倾向。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近代课程体系主要是在这种观点影响下建立的。这种课程观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就是这种观点的表现。
13、单选题 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_____。
A: 上升趋势
B: 下降趋势
C: 先升后降趋势
D: 先降后升趋势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14、单选题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_____教育目的论。
A: 神学的
B: 科学本位
C: 社会本位
D: 个人本位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故选A。
15、单选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把_____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A: 改革创新
B: 育人为本
C: 促进公平
D: 提高质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6、单选题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_____的要求。
A: 爱岗敬业
B: 教书育人
C: 为人师表
D: 关爱学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具体体现为: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因此本题选C。
17、单选题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_____。
A: 机械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
D: 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8、判断题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在学习上存在问题障碍的学生,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不仅仅可以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还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故正常的学生也需要诊断性评价。
19、单选题 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_____。
A: 肯定性训练
B: 全身松弛训练
C: 系统脱敏法
D: 改变认识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解析]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的自我尊严和自我尊重,让当事人能够畅快地表达自己,可以自由做决定,可以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可以享受个人的权益并保护自己。而这正是题干中所述“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所缺乏的,故本题选A。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
20、填空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____的权利。
参考答案: 带薪休假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带薪休假
21、填空题 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__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___。
参考答案: 依恋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
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22、单选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_____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本题选A。
23、单选题 _____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A: 保持
B: 编码
C: 提取
D: 记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再现是信息的提取。故本题选A。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24、填空题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____,教师是____。
参考答案: 主体 主导
本题解释:
【答案】主体;主导
25、单选题 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_____。
A: 布鲁纳
B: 苛勒
C: 奥苏贝尔
D: 班杜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解析]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认知研究中心”的创立者,提出了认知发现理论。
26、单选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_____。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尊重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答案】A。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需要是生理需要,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7、单选题 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_____。
A: 认识活动
B: 实践活动
C: 主体活动
D: 文化活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所以本题选A。
28、填空题 知觉的特性有选择性、____、理解性、____。
参考答案: 整体性 恒常性
本题解释:
【答案】整体性、恒常性
29、简答题 个性倾向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个性倾向性:指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取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30、单选题 吹拉弹唱属于_____。
A: 识记技能
B: 心智技能
C: 操作技能
D: 认知技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丽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31、简答题 简述课堂导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3)铺设桥梁,衔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4)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5)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32、单选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_____。
A: 自学法
B: 读书指导法
C: 练习法
D: 参观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33、判断题 通过奖励一些行为使之越来越接近期望的目标,这种促使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即行为塑造法。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34、单选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_____货物贸易大国。
A: 一
B: 二
C: 二三
D: 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答案】A。解析:2014年3月1日,中国商务部援引来自WT0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并以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35、单选题 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 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出现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上称作“心理断乳期”,又叫做“危险期”。
36、判断题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巧、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7、单选题 教师运用符号文字筹对学生进行的强化属于_____
A: 自我强化
B: 替代强化
C: 直接强化
D: 标志强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38、单选题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_____。
A: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39、判断题 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40、判断题 教师职业道德重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陶冶和提高。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41、单选题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_____。
A: 辅助作用
B: 主导作用
C: 强化作用
D: 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主导作用是指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故此题选B。
42、单选题 近代教育史上,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的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_____。
A: 学科课程论
B: 活动课程论
C: 实质教育论
D: 现代课程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解析]“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前者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后者则认为教育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43、单选题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_。
A: 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4、单选题 _____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_____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和学生伤亡事故情况。
A: 省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 市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 县级,县政府
D: 乡镇,县政府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45、单选题 电报句一般出现于_____的儿童。
A: 1岁至1岁半左右
B: 2岁半至3岁半左右
C: 2岁半至3岁左右
D: 1岁半至2岁半左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儿童从1岁半至2岁半开始进入电报句阶段,电报句的形式是断续的、简的、结构不完整的,类似于成人的电报文本,因此称为电报句。
46、单选题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_____。
A: 学习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奥苏伯尔将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47、判断题 设置榜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48、简答题 动作思维
参考答案:
【答案】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指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的一种思维形式。
49、单选题 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来说,课外活动具有_____。
A: 自愿选择性
B: 灵活多样性
C: 独立自主性
D: 伸缩广泛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课外活动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来说,课外活动具有灵活多样性。课外活动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或者学生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需要像课堂教学那样遵循一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来实行。
50、单选题 作为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并且是人格核心的是_____。
A: 情绪
B: 心境
C: 思维方式
D: 性格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