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C.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和推断的 D.归纳方法的局限性
简答题
(每小题3分)
参考答案: 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有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反映论。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进到认识论,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第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结合和统一了起来,认为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 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说,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理论和认识也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实践又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能动反映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的,坚持这一统一也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使思想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要严格地遵循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错误,把各项工作做好。 答案解析: 1、试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并以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阐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事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人的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限循环曲折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认识的任务在于不断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条件、时间、地点下的客观事物和实践相符合;这种统一应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着的客观事物和实践相符合。 (3)割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左”、右倾错误产生的认识根源。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不具备向另一具体过程转变的条件时,如果强制推移而把将来才能做到的事物拿到现在来做,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就会犯“左”的错误。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而主观认识仍停留在原来的阶段,就会思想落后于实际,犯右的错误。 答案解析: 2、如何理解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原理对反对“左”、右倾错误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坚持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观点,也就承认和说明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在这里,虽然客体是人类认识的出发点,没有客观对象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认识,客体规定着一定的认识指向和内容,但是客体本身无所谓认识,认识都是主体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是主体作用的突出表现。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认识性和反映性统一起来。实践是认识中主体作用的主要表现方式。 答案解析: 3、说明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一原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之一。 (1)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的、客观的标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标准,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惟一性,也就是承认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从这方面看,实践标准又是不确定的。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思想僵化,阻碍真理的发展。社会实践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对真理的检验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社会实践又是无止境地向前发展的,又不断地突破社会实践的历史局限性,使得社会实践最终一定可以确定无疑地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 (2)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解放思想,就是要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就是在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去做应该做到和可能做到的事物。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求”是去研究、去探索,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想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与时俱进,就是思想和行动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不断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从本质上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完全一致的。由于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上就不能设立禁区,在思想上不能凝固僵化,而是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由于真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确定性,因此我们解放思想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反对主观主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根据。 答案解析: 4、试述在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请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发展的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就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理论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丰富和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 (2)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来改造客观世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密切联系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3)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贯彻,两者都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从长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成功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答案解析: 5、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联系,并指出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认识主要来源于群众的实践。认识来自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它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首先,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具体地说,就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为领导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计划等提供了正确认识的来源,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把群众的经验和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理论、政策和办法。这大体上相当于从实践上升到认识的飞跃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再次,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已经形成的理论、政策和办法等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指导群众的实践。在群众的实践中,理论、政策和办法等得到了检验、丰富和发展。这大体上相当于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过程。最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要坚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并进而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无限认识过程。群众中的意见往往是不系统的、分散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总是局部的、具体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听取群众的意见,先当群众的学生,然后再把群众的意见加以集中、整理,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意见。但是,这种意见还必须返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一次就能完成实践和认识的任务,而需要多次的循环,每进行一次循环都会使认识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把认识来源于实践具体化为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把认识的辩证过程具体化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限发展过程,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具体化为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伪,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现归结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树立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答案解析: 6、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参考答案: (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它所体现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而且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人们不可能通过实践和认识的一次循环而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随着实践的展开而发展,使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并无限发展,才能不断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认识同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正确地指导实践。 (2)这一原理说明了正确地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被无产阶级掌握,指引他们自觉地进行斗争,这是从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在不断的实践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立足于再实践基础上的再认识过程。这中间,包含着对以往某些“不完全清醒”的认识的澄清,同时更多的是对从实践中获得的新的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