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   考评误差及其避免
答:绩效考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偏误如下:
(一)   分布误差有三种:宽厚误差;苛严误差;集中趋势和中间趋势。
1、宽厚误差 亦称宽松误差,即评定结果是负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优良。
⑴因为评价标准过低造成的;
⑵主管为了缓和关系、避免冲突与对抗,给下属过高的评价;
⑶采用了主观性很强的考评标准和方法;
⑷在考评中曾与被考评者反复多次沟通;
⑸护短心理,为了避免本单位不光彩事情的扩散,担心如不良记录人员过多,会砸牌子,影响本部门声誉;
⑹对那些已经付出很大努力的员工进行鼓励,或希望提高那些薪资水平低的员工的待遇;
⑺认为考评过于严格和精确,不利于激励员工;
⑻尽量避免产生长久的、消极的影响,如怕影响员工今后的提升;
⑼对那些一贯优秀的业务骨干,即使他们有一定的失误,也要矛以保护。
考评结果过宽过松给绩效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容易使低绩效员工滋生某种侥幸心理,持有蒙混过关的心态,不仅不利于组织的变革和发展,形成狭隘和内部保护主义和错误倾向,更不利于促进个人绩效和改进和提高,特别容易使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受到伤害。
 
2、    苛严误差
苛严误差及产生的原因:苛严误差亦称严格、偏紧误差,即评定的结果是正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不合格或免费合格。
原因主要有:
⑴可能是因为评定标准过高造成的;
⑵惩罚那些难以对付不服管理的人;
⑶迫使某些有问题的员工辞职或为有计划的减员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⑷压缩提薪或奖励人数的比例;
⑸自认为应当严格执行上级对优秀者的评估标准。
考评过于苛刻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有:对组织来说,容易造成紧张的组织氛围;对个体来说容易增加工作压力,涣散员工的士气与斗志,降低对工作的满意度,不利于调动业务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
亦称居中趋势。即集中评定结果相近,都集中在某一个分数段或所有的员工被评为一般,使被考评者全部集中于中间水平,或者是平均水平,没有真正体现员工间的实际绩效存在的差异,这往往是评定标准不明确或主管在评定工作中平均心理造成的。结果就是好人不好,强人不强,弱者不弱,某些人的考评结果偏高,某些人的考评结果偏低。
克服分布误差的最佳方法就是强迫分布法,即全体员工从优到劣依次排列,然后按各分数段的理论次数分布分别给予相应的评分。
 
二、晕轮误差
晕轮误差:亦称晕轮效应,晕圈效应,光环效应,晕圈错误。指在考评中,因某一个人格上的特征掩蔽了其它人格上的特征。这种效应在评定工作中的主要表现是:考评者常常带着某种成见来评定,或者凭着最初,最近印象来评定员工绩效。这种误差主要是由于缺乏明确、详尽的评价标准,或考评没能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定造成的。
纠正这种误差的方法:
一是建立严谨的工作记录制度;
二是评价标准要制定得详细、具体、明确;
三是对考评者进行适当的培训,端正考评者的认识,提高考评的技巧技术水平,或者将评价结果与实际绩效的误差大小作为对考评者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              个人偏见
个人偏见:亦称个人偏差、个人偏误,即基于被考评者个人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宗教、种族、出身、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因考评者个人的偏见或者偏好的。不同所带来的评价偏差。
 
一、              优先和近期效应
优先和近期效应:所谓优先效应是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初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作出的总评价,以前期的部分信息代替全期的全部信息,从而出现以偏概全的考评偏差。近期效应是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近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作出的总评价,以近期的部分信息替代全期的全部信息,从而出现了以近代远的考评偏差。这两种偏差主要的缺欠是所依据的有关绩效的信息,一前一后者是被考评者的局部信息资料的局部性,片面性制约和影响了绩效考评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二、              自我中心效应
表现为考察队评者按照自己对标准的理解来进行评价,或按照自己认恰当的标准进行评价,因而偏离了评价标准。具体表现有两类:一是对比偏差,即考评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寻找被考评者与其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评定。二是相似偏差,即考评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寻找被考评者与其相同的方面进行评价。
 
三、              后继效应
亦称记录效应,即被考评者在上一个考评期内评价结果的记录,对考评者在本考评期内的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原因是,考评者不能认真地按照评价标准,不受上期考评记录的影响,对员工独立的进行每一次的评价。克服的办法是,训练考评者一次只评价全体员工绩效的某一面,然后再评价另一面,最后再将每个员工的所有评价结果汇总起来。
 
四、              评价标准予对考评结果的影响
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确程度,对考评方法即工具运用和考评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评价标准的不明确是影响考评结果的客观原因,而上述所介绍的其他六类纯净考评中常见的误差和集训,基本上属于主观性的,即由考评者主观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2、 战略导向的KPI体系(关键绩效指标)与一般考评的区别
答:战略导向的KPI体系与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区别是:
⑴从绩效考评的目的来看,前者是以战略为中心,指标系的设计与运用者是为了战略目标服务;而后者是以控制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来源于控制的意图,为了更有效的控制员工个人的行为。
⑵从考评指标产生的过程来看,前者是在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产生;而后者是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住的绩效与目标产生。
⑶从考评指标的构成上看,前者是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益,兼顾长期发展的原则,指标本身不仅传达了结果,也传递了产生结果的过程;而后者是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注重对过去绩效的评价,且指导绩效改进的出发点是过去绩效存在的问题,绩效改进行动与战略需要是脱钩。
⑷从指标的来源看,前者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的需要,有助于推进组织战略的实施;而后者与组织战略的相关程度不高,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