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自鸣得意”指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自鸣得意含有贬义,此处应该选“踌躇满志”,故选A。 [事业单位考试]
二、语句表达
21. D[解析] 空格后,描述的是一个老人的形象,从“一个”可以看出,前边不能出现有关该老人的信息,排除ABC。因为如果选ABC,后文就应该是“该老人”。
22. D[解析] A项既可理解为“他们没有权利干涉我”,又可理解为“他们没有对我的权利加以干涉”。前一个意思的“没有”是动词,后一个“没有”是否定副词。B项中谓语动词“上演”与宾语“文艺表演”搭配不当,应改为“进行了……文艺表演”。C项“加以明确”之后加上“的制度”。
23. D[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查辨析错别字。A项中“纷至踏来 ”应为“纷至沓来 ”,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沓”和“纷”相对,表示多而重复。B项中“称诵”应为“称颂”,“诵”是“朗诵、称述”的意思,“颂”是“颂扬”的意思,“称颂”是赞扬的意思,所以应用“颂”。C中“检查机关”应为“检察机关”,“循私舞弊”应是“徇私舞弊”,“徇”是“依从、屈从”的意思,“徇私”意为“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正确的选项是D。
24. C[解析]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修饰前景不当,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可将“前景”改为“希望”。“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而在这里需要表达的是“进入”。“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用在这里形容答案不合适。故选C。
25. A[解析] 横线前是整段文字的主语——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能紧接着说明这一技术的只有④,排除了C和D项,②和⑤是③的前提,所以②和⑤应紧挨在③前,由此排除B。故选A。
三、阅读理解
26. B[解析] B项是原文的正确复述,其他几项均不全面,正确答案为B。
27. B[解析] 苏轼的这首诗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就会有不用的面目,而且身在庐山中,是不可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的,所以人的认识是受认识角度制约的,即B项所述的内容。故选B。
28. C[解析] 从第三段中的“一般来说,居室墙裙的上部……使人感到屋顶高了些”,这里屋顶高了,是空间感受,所以选C。
29. A[解析] 从第四段能看出,冶炼工人的居室应采用冷基调的色彩,而纺织工人的居室应采用暖色调,所以二者相反,应选A。
30. D[解析] 从最后一段可看出,刺激胃口的是浅黄色和橙色,而不是绿色,所以D项说法错误。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能力
一、程序推理
31. B[解析] 先是图2中的“过河无桥”,然后是图4中的“寻找木板”,接着是图1中的“搭木板作桥”,最后是图3中的“到达对岸”,故选B。
32. B[解析] 发现问题之后,研究分析,然后拟订方案,再从拟订的方案里选择比较优秀的,最后追踪反馈。故选B。
33. C[解析] 先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然后公开出售之后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被举报,最后有关部门没收了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故选C。
34. A[解析] 买鸡蛋一定在打碎鸡蛋之前,排除C和D,比较A和B项,打开燃气灶放上油之后,热油的时间里再打碎鸡蛋,这样更省时,故选A。
35. C[解析] 在“好心邻居的细心照顾”下才“深受感动,改过自新”,从而锁定B和C项,而②在③前,故选C。
二、图形推理
36. B[解析] 每个图形都是由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1个正方形构成的,故选B。
37. B[解析] 展开图中左右两个八边形是折叠后图形的侧面,据此选B。
38. D[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拼合,拼合的关键就是不能翻转,排除A项;B、C项显然缺少元素,正确答案为D,正确拼法如图。
39. A[解析] 上面两个图中,第二个图形是将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后阴影空白互换得到的,则下面两个图中,“?”处图形相对前一个图形也遵循这一规律。故选A。
40. C[解析] 每一行的三个图形中箭头数目和为6,而且箭头方向和箭头尾部遍历,故“?”处图形为尾部为圆向右的一个箭头,故选C。
三、分析推理
41. C[解析] 题干的断定等同于“小王或者不会弹钢琴或者不会踢足球”,对于选言命题的推理,否定一个就要肯定另一个,C项是正确的推理。
42. D[解析] 集合A里所有的元素都不属于集合B,所以集合A 和集合B没有交集,因此不可能有既属于集合B,又属于集合A的元素,故D肯定不正确。
43. C[解析] ABD项都解释了2006年和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授予都符合诺贝尔和平奖的初衷,而C项定义为狭义和平,显然2006年和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就不符合诺贝尔和平奖的初衷了,故选C。
44. C[解析] 题干指出流行病学绝不需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间作推论,排除A项。B 项说法没有依据。D 项是无关项。
45. B[解析] A项条件下,食用油的税收只会增多而不会减少,不能选。本题实际上是要求找出导致食用油税收额下降的原因。很显然,C项可以被排除;D项:用作礼物的食用油也是从市场上流通而得来的,因此也要缴纳税收,加之用作礼物的食用油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毕竟有限,故也不成为理由;B项由于使用了更大的罐子,在食用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能出产的总罐数就会减少,由于征税是按照罐数征收的,所以在这种条件下,税收就会减少。
46. D[解析] 题干的推论中,始终是以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为本位进行判断,即根据存在与地球环境相似的其他行星,得出在这些行星上也会有生命的存在。这其中必然包含一种假设,即在这些星球上的生命所需要的环境与地球生命所需要的环境是一样的,否则,即使其他星球拥有和地球一样的环境,也不可能产生生命体,因此D项是必需的假设。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题干的结论只是说“足以使其成为生命的所在地”,即仍然属于就环境条件的理论探讨阶段,还没有涉及到生命的真正出现,因此C项实际上是无关选项,不是推论依据的假设。本题答案为D。
47. A[解析] 题干中认为如果烟草公司需要缴纳更多的税金,就只好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这个结论还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烟草公司不能通过别的途径来获得缴纳税金所需费用。故选A。B、C、D项与结论均没有关系。
48. B[解析] 题干中的观点,可由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推出财富得到公正分配,财富得到公正分配得到结束经济风险,结束经济风险可得到经济无法有效率运作,所以两者是不能共存的,所以B结论是正确的。
49. A[解析] 教研室主任属于教研室成员,所以Ⅲ和Ⅱ是差等关系,即如果Ⅲ为真则Ⅱ也必定为真,但题干指出只有一项为真,由此可以推出Ⅲ必定为假。由Ⅲ为假可推出该教研室有人是上海人,即Ⅰ为真。随后可以推出Ⅱ也为假,由Ⅱ假可推出教研室成员全是上海人。故正确答案为A。
50. C[解析] 文段中得出计算机不能替代教师的论据是“理解还在于对事实和规则的整体概念的掌握”,暗含计算机并不能教授学生如何对事实和规则的整体概念的进行掌握的意思,C项显然推翻了这一层意思,故C项最能削弱题干结论。故选C。
第四部分常识部分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51. D[解析] 201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2. B[解析]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提出的这些观点展现了“民为本”的重要思想。本题正确答案选B。
53. B[解析] 居民卫生文明举止和社会文明、城市文明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社会文明、城市文明离不开居民卫生文明举止,没有居民卫生文明举止就没有社会文明、城市文明;居民卫生文明举止也离不开社会文明、城市文明,没有社会文明、城市文明的大环境,居民卫生文明举止也很难保持;社会文明、城市文明发生变化,比如对居民卫生文明举止要求的更高,居民卫生文明举止则将发生变化,另外,居民卫生文明举止也制约着社会文明、城市文明。
54. B[解析] 认识到党的作用后还得付出实际行动,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故排除③,选B。
55. D[解析]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才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56. A[解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57. B[解析]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58. A[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没有民主就没有法制,同时,民主作为政体,意味着多数人的统治,而法制是一定阶级的共同意志的体现,不是个别人、个别集团意志的体现。现代意义上的法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对超越法律的特权。这种法制只能体现在民主政体中,决不能存在于专制政体中。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法制的民主原则是指在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制的种种环节上,都实行民主。在立法上民主地反映人民的意志,在执法、守法上人人平等,在法律监督方面体现民主精神,都反映和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坚持法制的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决定的。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①在立法上发扬民主,利于立法者集中人民的意志与要求,制定出能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②从执法与司法角度讲,发扬民主,依靠人民的支持、帮助和监督,利于防止出现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滥用职权等现象,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法保护人民的作用。③从守法角度讲,发扬民主,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机关守法,利于群众互相监督,共同守法。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方面也有重大作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健全、发展,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制也必然随之发展,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备程度,是同民主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
59. C[解析]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要长期实行的方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其内涵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确保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60. C[解析] 效率与公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对立:市场经济要求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所以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必然要求提高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拥有的资源不同,利用的效率也不同,因而进行分配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差距,出现不公平问题。 [事业单位题库]
二者的相互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市场注重效率,主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政府注重公平,主要考虑将蛋糕如何分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注重效率,努力争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