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74). 外汇期货是属于远期外汇交易的一种。(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
错误
· (75). 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以及城市工业的高度集中。(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
错误
· (76). 在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最能动的是科学技术。(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
错误
· (77). 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必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
错误
· (78). 固定资本的有形消耗与其使用程度成反比,与使用时间成正比。(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
错误
· (79). 在参与金融市场运作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
参考答案:正确
正确
错误
· (8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参考答案:正确
正确
错误
四、综合写作(本大题为主观题。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否则一律无效)
材料1:1985年,邓小平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强调了国民素质对国力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对人类而言,任何灾害都是社会的。我们社会既定的规则不断地复制贫穷,而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又更严重地制造了灾害,贫困又降低了我们抵御灾害的能力。”7月4日,在北京商务会馆召开的“灾害救助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榍慷慨陈词,将培育国民素质和国民道德作为抵御灾害的重要资源,同时提出,国民素质和国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针对教育的法律来保证国民素质的提高。”
材料2:从世博园开园之初,上海本地媒体对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就屡有批评。《解放日报》报道“游客在世博园出口抢出租车,装病装残疾骗同情”;《新民晚报》也以“网友总结游客不文明行为”为题报道了世博园内部分游客有违文明礼仪的行为。几个月前,游客阿斯塔尼亚对上海世博会充满了期待,而随后他的心情却似乎被上海连绵的梅雨打了折扣。他回忆起北京奥运时的愉快经历,“所有事情流程顺畅,每个工作人员会讲英语,没有观众会打扰你……”。
这是一种奇特的体验,在北京奥运会时,整个国家被有序地组织起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明、有趣和诗意之处都被穷尽和尽力表达;而在世博会,当整个世界携手向中国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时,却与国人的种种不可预料的不文明行为不期而遇。中国人已经能够以一个整体漂亮地组织在一起,但可能还须学习如何以独立的个体优雅地参与一次盛会。
材料3:吴均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世博纪录片的导演,令其震撼的是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荷兰馆是最热门场馆,4000位德国人排成一个“Ω”,他们充分地利用了场地。后来发现这样也排不下了,于是人们就自发地排成了“@”形。从秩序上来讲“@”形是最不堪一击的,但是他们却做到了。
材料4:我国公民在外出旅游过程中,有些人行为不文明,有碍观瞻、有悖公德甚至有损国格,一些国家的旅游景点出现专门针对中国人的中文告示牌——“请勿喧哗”。凡此种种,大煞风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有大学教授在分析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时指出,这与个别人只关注自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分不开。
材料5:《齐鲁晚报》9月30日讯:10月1日,盛中国将偕夫人濑田裕子在济南山东剧院举行音乐会。他本人将为观众演奏《梁祝》等名曲。日前,记者采访盛中国的过程中,他和记者谈起了高雅音乐的欣赏问题,他认为:尽管高雅艺术越来越被国人接受,但观众欣赏高雅音乐也要有一定的素质,“有时观众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演出时,观众常做自己的事情,打电话、吃东西、嗑瓜子、喝水,还有满场手机响个不停”。
材料6:新加坡没有专门制定针对游客文明素质的行为准则,但政府长期开展全民思想教育活动,宣传教导人民处世待人要讲究礼貌。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举止,新加坡曾开展过长期的教育宣传活动。与此同时,新加坡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纳入法制的轨道,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立法,施以重罚,如随地吐痰。新加坡禁止在饮食场所吸烟,若有违反,不仅吸烟人受罚,店老板也连带受罚。1993年,18岁的美国青年在新加坡搞恶作剧,自行车喷漆,破坏公物,被法庭判鞭刑6下。尽管美国媒体强烈反对,新加坡却不为所动。这个事例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得外国人在新加坡旅游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
· (81). 请根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字数在800~1000字。
注意:所给材料不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更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仅供写作参考,不可大篇幅抄写文章原文。
本题自我评分: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德法相合置礼于心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之巾,以礼居首。“礼”在今天不仅是要遵礼仪讲礼貌,更是要因遵礼讲礼而使人的素质得到提升。中国历来被尊为礼仪之邦,正是源于国家整体对“礼”的尊崇。只有将“礼”潜移默化地置于每个人心中,提升每个人的素质,整个国家的面貌才能焕然一新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礼仪之邦泱泱大国。
近年来,中国陆续举办“奥运”“世博”,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全新的一面,引起了各国对我们的广泛关注和赞叹。但与此同时,国民不文明的行为却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有碍观瞻、有悖公德更是有损国格。外国友人在赞叹中国整体文明素质的同时,却不由得对我国国民的个人道德修养产生质疑。
随着社会发展、价值观改变,我们从小学习的礼仪礼貌被某些人抛诸脑后。要想置礼于心、提高素质,还是要加强宣传,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提醒人们,唤醒大家心中“礼”的观念。譬如自小学习的先下后上有序乘车,现在早被某些人忘得干干净净。公共汽车一到站,乘客们一哄而上,摩肩接踵高屡屡产生摩擦甚至有些人由最初的“君子动口”已然发展成大打出手。对此,可以借鉴推广北京市将每月的11日定为自觉排队日的做法,通过提醒漫画、专人引导等方式杜绝公共场所乱拥乱挤、城市交通乱行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创造更为文明有序的环境。
然而,单单依靠道德教化来提高素质尤显不足,还应辅以法治手段。很多公共场所如电影院音乐厅等在宣传力度上不可谓不强,一律严禁带食物进入,可活动结束后却依旧是满地狼藉。究其原因,正是缺乏法律惩罚的手段。用法律手段来提高素质,新加坡可谓“老于此道”:将道德纳入法律体系,违反道德即是违反法律,一律施以严惩。这正是新加坡能成为“花园城市”的缘故。我国也应加快立法步伐,将精神文明建设的部分内容纳入法制轨道,针对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疫等不文明行为立法对于违犯者给予相应的曝光和处罚如此才能为社公德的养成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自古便有“诗礼传家”的传统,无论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强调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性。时移世易,置礼于心不同于古代注重礼仪礼制,而是在于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一改国家风貌。好的思想辅以好的手段,道德教化配合法治手段必能提升公民素质,-展我历史狀、文明古国決泱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