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15年7月江西省宜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医学类职位)真题及答案(精选)(三)
2016-03-03 13:00: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循环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循环经济只存在于生产和流通环节,不包括消费环节

B.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

C.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

D.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

参考答案:A

(77).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不包括(  )

A.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

B.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冲突

C.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与治理的不彻底性的矛盾冲突

D.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冲突

参考答案:C

(78). 为了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必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全面淘汰高耗能产业

B. 充分利用计划手段,做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

C. 全面推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

D. 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参考答案:D

(79). 节能减排已成为人类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下列关于世界范围内开展的节能减排交流与合作说法错误的是(  )

A. 首届国际节能减排大会于201210月在广州召开

B. 根据《京都议定书》,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

C. 《京都议定书》是世界上第一个旨在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

D. 哥本哈根会议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参考答案:C

五、公文实务题

(80). 

下列有关通告的使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B.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D.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参考答案:B

(81). 该通告由于发文机关的特殊性,发文字号可以如上文表示,但根据2012年颁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发文字号的一般格式为(  )

A. XX发〔2103〕字第02

B. XX(2013)02

C. XX发〔21032

D. XX(2013)2

参考答案:C

(82). 通告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种法定公文,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其特点包括(  )

①强制性②广泛性③专业性④通俗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83). 根据内容、作用的不同,通告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本题所给通告属于(  )

A. 政策法规性通告

B. 事项性通告.

C. 布置性通告

D. 告知性通告

参考答案:D

(84). 下列日期是该通告的成文日期,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B. 二零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C. 20130118

D. 2013118

参考答案:D

六、材料处理题

(85). 有人说,这是一个“监督与谩骂齐飞的时代”。那些与“坏消息”同步出现的质疑、反对、批评乃至批判的声音,有时确实切中时弊,直指要害;有时却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快或显意气之争,其中不乏语言暴力、恶意中伤,甚至不明所以的愤恨。

有研究者指出,在“坏消息”舆论场中,由于部分较为偏激的观点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得到强化,最易以某个突发性事件为由头,演变为负面观点的集体宣泄,从而形成排斥理性的“偏激共振”现象。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査中心曾针对“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和分享负面信息”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3.6%的人表示发表过批评意见;64.3%的人认为“网络适合发泄情绪”;59.5%的人表示“网络之外的现实渠道不通畅”;45.5%的人觉得“网上很多评论不客观,是冲动言论”;37.8%的人认同“大量不真实的评论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1.我国网民偏爱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新闻进行负面评论,这种“负面”心态也是当前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真假交织的时代,负面新闻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负效应明显。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网民偏爱负面新闻这一现象?

本题自我评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一是公众以负面评论的形式发泄内心不满。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多发,沟通渠道不够通畅,使得社会大众借负面评论释放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焦灼疑虑。

二是媒体从业者缺乏职业操守。媒体从业人员为吸引公众注意力,抓住大众猎奇心理,极力报道负面新闻,为负面评论的出现提供了标靶。

三是公众对信息缺乏分辨能力。多媒体时代信息多发,当各种消息扑面而来之时,公众缺乏科学分辨能力,对负面新闻缺乏理性思考,做出随意评论。

四是政府信息传递不足。出于维稳等诸多考虑,政府对于一些负面信息公开不足,且披露不够及时,这种缺乏透明度的新闻环境,使社会大众胡乱揣测,发表负面评论。

2.【参考答案】

一是建立沟通机制,消除公众不满情绪。政府应针对社会转型期凸显的各类问题,建立与群众正常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尽快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大众的心理根源问题。

二是加强媒体行业规范管理。完善媒体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各类媒体积极刊登正面消息,多多宣传社会正能量,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引导社会舆论。同时,加大对谣言等负面信息制造者的惩治力度’从源头上消除负面

信息。

三是提高社会大众分辨能力。文化部门、宣传部门要定期并展科普工作,提升,社会大众对新闻及相关评论的辨别能力,避免受到错误影响。

四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部门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确保相关新闻定期公示。同时’发生紧急情况及新闻时,要及时披露相关情况及工作进展,避免公众胡乱猜测。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7月湖南省汨罗市事业单位招..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