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 。
A.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53.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认识活动 B.一种主体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D.一种实践活动
54.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是意的( ) 。
A.自制性 B.坚韧性C.果断性 D.自觉性
55.做笔记时用红线标出是运用了知觉的( ) 。
A.理解性 B.选择性C.恒常性 D.整体性
5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57.当一个人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 个是印象形成中的( ) 。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D.投射效应
58.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
A.能力 B.气质 C.兴趣 D.性格
59.考试时,小张因为监考老师在身旁,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作( ) 。
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 C.社会堕化D.责任分散效应
60. “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6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指出,4-5 岁的儿童面临的发展任务是( ) 。
A 培养自主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信任感 D.培养勤奋感
62.学习时,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63.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 ) 。
A.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B.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
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面的学习
D.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
64.儿童在知道“芹菜” 、 “萝卜”和“土豆”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6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
A.道德体验B.道德形象 C.道德行为D.道德品质
66.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学者是( ) 。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67.某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 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
68.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学会调适,二是( ) 。
A.学会学习B.行为矫正 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
6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的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 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日内,作出处理。
A.15 B.20 C.30 D.60
70.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 )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71.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 )起开始实行。
A.1986 年 9月 1 日 B.2006年 6 月 1日
C.2006年 9 月 1 日 D.2007 年 9 月1 日
72.人们常说的“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3.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74.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到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到了低分,说明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 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75.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 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76.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征是( ) 。
A.外部、稳定、可控的 B.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D.内部、稳定、可控的
7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做到( ) 。
A.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传授知识
78.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79.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
A.逻辑思维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80.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 ) 。
A.自我教育法 B.形象感染法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81.主张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组,而不是刺激一反应联接的形成或改变的 教学理论是( ) 。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教学理论
C.情感主义教学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82.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思想指导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 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83.认知结构式是指( ) 。
A.学科的知识结构 B.学科知识发展的顺序
C.教材编排的结构 D.个人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84.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 ( ) 。
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 D.情绪唤起
85.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对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 释是( ) 。
A.衰退说 B.干扰说C.压抑说 D.提取失败
86.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
A.知识、智力和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87.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高速度原则 D.扁难度原则
88.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
A.备教案 B.备教材C.备学生 D.备教法
89.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 。
A.信息技术教育 B.德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90.一个人面对问题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提出多种 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
A.流通性 B.变通性C.指向性 D.独创性
92.观察法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 察法分为( ) 。
A.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B.开放式观察与封闭式观察
C.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D.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93.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 表示,计算智商的公式为( ) 。
A.智商=(智龄÷实龄)xl00 B.智商=(实龄÷智龄)xl00
C.智商=(智龄÷实龄)÷100 D.智商=(实龄÷智龄)÷100
94.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9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规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 ) 。
A.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B.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C.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D.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96.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
A.观察力 B.记忆力C.意志力 D 思维力
99. “化悲痛为力量” 、 “不要意气用事” ,这是( ) 。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作用
100.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
A.引导法 B.榜样法C.谈话法 D.讨论法
101.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受到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 固其良好行为,学校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
A.消退 B.抑制 C.负强化 D.正强化
102.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 ) 。
A.独自言语B.内部言语 C.书面言语D.对话言语
103.义务感、责任感、是非感、善恶感属于( ) 。
A.成就感 B.美感 C.理智感D.道德感
104.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105.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
106.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必须以( )为中心。
A.教育 B.德育 C.教学 D.智力开发
107.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个组块。
A.9 B.5-9 C.12 D.4
108.某数学老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把两个在课堂上随便讲话的学生赶出教室,该教师的做法侵 犯了学生的( ) 。
A.人身权 B.受教育权 C.名誉权 D.人格尊严权
109.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 。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收杂费,不收学费
C.不收学费、杂费 D.不收书本费、杂费
四、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有多个正确,请将其选出,并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 相应的位置上。本大题 21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1分)
110.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 )。
A.语言表达能力 B.教育教学能力 C.学科知识水平D.组织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