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成武、宋时轮等人生前物品。这样征集到的文物,流传历史清晰,便于研究利用。”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备案的4165座博物馆中,抗战、反法西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共有137座,涉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藏品总量163.3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34068件。除四川建川博物馆等个别博物馆外,这些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2013年,接待观众4437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超过2500万人次。
博物馆承担着抗战文物的保护重任。李宗远说:“抗战文物有纸、皮革、金属、丝绸、石头等多种材质,不同材质的文物对保存条件有不同要求。”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物保管部主任要秋霞介绍,这些抗战文物征集、转让到博物馆之前,保存状况一般不太理想。除了一些规范、有实力的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和民间爱好者收藏的文物数量众多,但保管条件参差不齐。
一个偶然的机会,要秋霞在台湾见到了一批抗战时期的档案资料。资料被装在塑料袋里,由于时间久远,有的纸张已经被虫蛀成了粉末。现在,这批资料已经保存到了抗战馆,但修复难度极大。
文物保护遇人才瓶颈
进入21世纪,抗战馆的文物征集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转让、购买等形式。专业人才缺乏成为文物鉴定、评估的制约因素之一。
要秋霞说:“近年来,抗战历史、文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社会上的‘假文物’也越来越多,如纪念章、钱币、票证,甚至日本军刀,都有仿冒品。国内研究近现代文物、抗战文物的专家很少,文物鉴定、评估存在困难。”
“在考古、文物专家中,研究近现代文物,特别是抗战文物者少之又少。”李宗远说,“近现代文物专家主要分布在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几大抗战类纪念馆等单位,这些专家年事已高,后备研究力量严重不足。”本文来源:?望观察网
征集到博物馆的抗战文物,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保存状况进行相应的修复、维护。一些不便展览的文物还需要进行复制。不同的文物对保存、展览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修复、保存好抗战文物,需要人才,也需要设备、资金。
“目前国内抗战文物的修复、复制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也不够重视。”李宗远说,“有些博物馆没有此类人员的编制,有些展览只考虑展出效果,不考虑展览中对文物的保护,有时会在展览中对文物造成破坏。”
用展览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李宗远说:“挖掘文物背后的年代、使用者经历、历史故事,结合当时的人物、时代背景、战役战斗,不仅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也可以让文物以物证史。”他举例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日本侵华期间出版的期刊、画报,以及日本侵华期间的劳工档案进行了征集和整理。“劳工档案共计3万多页,经过修复、复制,虽然不可能全部展出,但可以进行数字化和出版发行。”
从今年7月3日起,中央档案馆以一天上网一个的形式公布被判刑的45名日本战犯笔供,其馆藏的日本战犯笔供有近20万页。从8月25日起,中国国家档案局连续30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专题档案。
李宗远介绍,近年来抗战馆“走出去”,先后赴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抗战主题的展览,“用展览揭露了日本侵华罪行”。作为发起人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在筹备成立“二战国际博物馆联盟”,联合各个国家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级纪念馆,共同维护历史的事实。(记者 韩冰)
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一日之计在于晨
Better to be alone than in bad company. 宁可孤单也不交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