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材料分析题
共100分 1、 1.对那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来说,即使拥有再多的零花钱,也无法填充他们残缺不幸的情感世界。聂茂无法否认这一点。在过去的两年多里,这位42岁的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在湖南、安徽等省的许多村庄记录下了留守孩子“触目惊心的生存状态”。他把这些内容写成一本书,取名《伤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
聂教授这样阐释那个充满哲学意味的书名:“人们常说,男人是乡村的脊梁,女人是乡村的乳汁。当男人和女人离开乡村,留下的就是一个没了脊梁和乳汁、受伤的、虚弱的农村。”他语气坚定地做出判断:“留守儿童的问题很严重,可能危及到农村的未来。”
聂茂只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出他所了解的那个庞大群体的特征:要么内心封闭、恐惧,要么无法无天。。很少能遇到让你感觉活泼、健康的留守儿童。”他顿了顿,“可能20%都不到。”
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都抱着一个良好的愿望:为了孩子。但事实证明,他们把年龄过小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或交给其他亲人看管,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儿童因此受到的伤害远非他们挣的钱所能够弥补的。聂茂对此感触颇深。
在湖南省涟源市的一个小山村,他们遇到了被村民称作“小哑巴”的女孩。’她只有10岁,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老人说,孩子在她的父母外出打工的那一天哭个没完,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眼泪。她像一个很乖的孩子,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大人的指令,也从不违反学校的纪律,只是任何人都别想听到她说话。
对待家里来的陌生人,她常用的方式就是钻进床下,蜷缩在最深处,像一只惊恐的小猫。
她还多次用刀片划破自己的手腕,班主任在她的书包里发现了孩子自残的秘密。她用歪歪扭扭的钢笔字在一沓练习纸上写道:“我想,如果我的手受伤了,妈妈可能会回家,因为上次我的手受伤,妈妈就回来了,还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所以,我要经常伤我……”“但是,看见妈妈,我说不出话,就是说不出,其实我很想妈妈。”
聂茂与他的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对留守儿童来说,最首要、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感缺失,简单地表现为“想父母”。
在绝大多数小孩眼里,挨骂可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而有的留守儿童却能为此骄傲几天,他会带着炫耀的表情告诉小伙伴们,“爸爸在电话里骂我了”。聂茂说:“他就是想向他的同学们传达一个信息——父亲很关心我,这表明他们渴望与父母交流的愿望很强烈。”
聂教授提供了一个令人忧虑的数据: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使得大约60%的留守儿童m现了轻度、中度心理问题。有学者研究了这类儿童的情绪表现,结果是一连串让人感到/f:安的字眼,比如易怒、自我责备、迷惑、焦虑、悲哀、害怕、无助以及攻击性行为等。
非常明显的事实是,一些农村儿童的人生轨迹,从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朝着大人们最害怕看到的方向滑去。原本天真快乐的童年,逐渐被灰色,甚至血色所笼罩。聂茂和他的同事记录了不少这样的事例,有些“太可怕”的故事,他们不敢写出来。
下面要提到的这个孩子的行为肯定是众多家长无法容忍的,但她的表现还够不上“严重”。小女孩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和一张油腻的小脸,她旋风般的捡烟的动作引起了厉雷的注意。厉雷是聂茂的研究生,也是《伤村》一书的第二作者。2005年10月12日,在湖南省新化县曹家镇的一个村庄里,他看到捡烟的小女孩跑到距他20多米远的地方,微笑着把烟蒂塞进了嘴里,眯着眼,像一个老练而饥渴的烟民一样大口大口地猛抽。她后来神气地告诉这位研究生,她一天会抽一到三根烟,没烟的时候,捡五六个地上的烟头就够一支了。让“小烟民”略感沮丧的是,她只能吐一两个烟圈,而一些同学却能吐出一连串。
这个烟瘾很浓的小孩让厉雷第一次意识到了留守儿童存在的成长迷途问题。而接下来的发现,让他更加吃惊。在新化县吉庆镇户长山村,有一个12岁的男孩,村民称之为“惯偷”、“万恶”、“能上天的野孩子”。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撇下他跟人跑了,6岁那年,父亲外出打工把他留给了奶奶。聂茂师生印象中的这个苦命的孩子.“个头不高,身材瘦小,长着一双滴溜溜的眼睛”,曾经一把火烧掉了某个村民的一间草房。那年春节,父亲回家,听说此事,把他的衣服脱光,吊在树上,用皮带一顿狠抽,也无法抽掉孩子身上的劣性。父亲一走,他依然是最让村民头疼和需要严加防范的对象。
没有父母管束的留守儿童,犹如脱缰的小野马,一不小心就会坠入犯罪的深渊。2006年,聂茂在湖南省教管所调查得知,1708名在押未成年犯中有654人为农村留守儿童。如此高的比例让这位大学教授震惊不已。
一些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犯罪,就犯下了让人无法原谅的罪恶。一个15岁的留守少年,因为没钱上网,用一把菜刀砍死一位老人,从她身上翻出300元,并从死者的冰箱里拿出吃的东西,然后走进了网吧。浙江苍南县三年前曾破获一个号称“七匹狼”的犯罪团伙,7名成员中有6名留守儿童,最大的才16岁,他们涉案300余起,包括收保护费、绑架、抢劫、强奸、盗窃、故意伤害等违法活动,惊动了中央有关领导。聂茂用沉痛的笔调形容这些孩子“就像脆弱的星星一样迷失深陷在黑夜里”。
在突发性的灾难中,留守儿童往往是受害最严重的对象。他们开展历时两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就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2()05年5月31日深夜,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暴发山洪,12名儿童被夺去生命,其中11人为留守儿童。时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的吴奇修由此意识到,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责令团省委着手开展专题调研。
但是,危害到留守儿童安全的不仅仅是天灾,更有人祸。尤其是留守女童,她们很容易成为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被强奸的对象,而丧尽天良者可能是某个面容和善的邻居、向她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甚至与她血脉相连的叔叔和爷爷。
一个被研究者广泛引用的数据出自2005年的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支撑这个结论的现实已把聂茂心中的农村形象击得支离破碎。这位出生湖南农村的城里人,做过记者,在国外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曾经固执地认为,农村是最有诗意的地方。而今,展现在他面前的许多乡村,已经失去了活力,变得苍白而空洞——青壮年大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主要是老幼病残。聂茂说,农村的新房确实越来越多,但有不少只是作为“面子和安慰”空置在那里,他们的主人选择蜗居在城里某个蚊虫乱舞的简易房里。他很悲伤:“那个热闹而快乐的农村生活,看来是永远失去了。”
大量的事实表明,留守儿童的精神核心常常还是外出的父母,父母离得再远,其他监护人都很难占据这个核心的位置。能和父母短暂地相处一段时间,成了留守儿童一年中最奢侈的享受。但是,有此待遇的孩子并不多,在他们外出打工的父母中,还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选择回家一次。
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描述一些留守儿童的感受,并引起他们的共鸣,其实很难。聂茂希望,孩子们这种灰色、沉重的生活状态被展示出来,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起来思考:一个由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支撑的农村该怎样面对一切?
现实总让人感到忧虑。课题组的成员们跑遍了上百个村庄,发现竞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村干部不懂得或从未听说过“留守儿童”,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这也算问题?”
聂茂认为,留守儿童这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监护人、村干部和政府通力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它的“事故”发生率。
聂茂力图去发现留守儿童中令人欣慰的一面,他没有失望而归。确实有不少自强不息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自己的天空,他也了解到许多善良的、富有爱心与责任感的个人和组织给了留守儿童贴心的关爱。
比如湖南省浏阳市的山田中学和它的老师们。聂茂主张把学校作为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突破口,就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和信心。记者赶到了这所被群山包围、声名远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它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做法被外界誉为“山田模式”。遗憾的是,前来参观者众多,而仿效者依然寥寥。
学校有7O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占了40%,他们中有139人除了分布在常规的班级以外,还是43个“亲情家庭”的成员,“家长”由学校的老师自愿担当。
一名12岁的四年级男生,曾有过多年流浪经历,8岁那年才固守在奶奶身边。如今,贴在他的床头的小卡片表明,男孩有一个飞行员的梦想。记者夸他语言表达流畅,他笑了起来,大大方方地说:“我以前说话吞吞吐吐的,心里总有恐惧感,后来慢慢好起来了。”他与“亲情家庭”里的几个孩子经常一起打乒乓球、互相交换看过的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男孩与他的父母已经好几年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们的电话,也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坐在乒乓球台附近的一块石头上,他抬起头,望向远处,神情忧伤地说:“爸爸妈妈还不回来,我就长大了,他们会不认识我了。”
该材料主要内容:
2.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得不到家长的帮助等因素,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失衡与安全隐患。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梁副主席认为,这些问题是由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与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等。
对此,梁副主席也相应提出了一些标本兼治的对策与建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梁副主席认为,“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该材料主要内容:
3.全国妇联2()(]8年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O~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万人。
《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结构和分布情况作出分析:
留守儿童各年龄组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先缓慢上升后下降。从0~15周岁,各年龄组的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基本呈随年龄增长缓慢上升的趋势,但从16周岁组开始的比例迅速下降。
性别比偏高,特别是在低年龄组,大部分省份的农村留守男童多于农村留守女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
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部的省份。
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来看,超过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家庭结构有一定差异。从不同年龄组的分析可以发现:年龄越大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外出留守的比例越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并非“年迈体弱”,但受教育程度偏低。
《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机会基本能得到保障,接受初中教育的机会尚未得到完全保障,但其受教育状况仍然好于农村其他儿童。
据统计,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念书,男孩在校的比例为92.58%,女孩在校的比例为92.01%。男孩未上过学的比例为1.75%,女孩的这一比例为1.82%。
《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男女留守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差异极小。比较而言,各个年龄组农村留守儿童的在校比例都高于全部农村儿童的在校比例,特别是15~17周岁年龄组,农村留守儿童的在校比例仍然达80%,而农村儿童的在校比例只有70%。此外,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辍学比例较其他省份高。
《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科学喂养;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机会少等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乏;寄宿制教育需加强和规范;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面临困难等问题。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存在父母流动对学业完成具有一定影响;就业层次较低、缺乏社会保障;大龄留守女童的性侵害等问题。
该材料主要内容:
4.据调研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年龄分布在7~18岁之间的农村留守儿童已占适龄就学儿童的40%左右,他们或父母一方外出或双方同时外出打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大税务案件查处力度,提高办案效力。对目前还在检查过程中的专项检查项目和案件,加大检查力度。对已发现的问题或疑点尽快完成取证和核实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提高检查效率,对检查中发现法律法规政策不明确、争议较大且带有共性特点的问题,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