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卫生系统招聘复习资料

2015年0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后公开招聘岗位表(三)
2015-09-21 07:31: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我们将继续从事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
博士后主要从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应聘遗传性肌肉病研究方向者,应具有生命科学或医学专业博士学位,须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熟悉干细胞、动物实验,以及从事过肌肉疾病或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为优先考虑对象。 weixizhang@qq.com;
23 盛文利 神经病学 烟雾病/Moyamoya病
Moyamoya disease
盛文利教授目前主要从事Moyamoy病的临床基础研究。以已获得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卫生部国家临床专科的神经科为依托,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重大神经系统疾病模式生物研究为平台,致力于Moyamoya病斑马鱼遗传模型的构建、致病机理、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以RNF213基因创始者突变p.R4810K为TALENs核心靶点构建新Moyamoya病斑马鱼遗传模型。 博士后主要从事Moyamoya病发病机理和相关遗传学的研究。应聘Moyamoya病研究方向者,须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病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脑血管病的学者优先考虑。 wenlisheng@hotmail.com;
24 方燕南 神经病学 1.揭示AD模型中小胶质细胞β3整合素表达变化及对吞噬功能的影响
2.进一步阐明β3整合素调控吞噬功能变化的信号转导机制,以便为β3整合素疫苗开发,为AD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方燕南教授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研究,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为依托、在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强大平台下,致力于AD发病机制、遗传学、早期筛查等方面的研究。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AD治疗靶点、创新性治疗策略的探讨。 博士后主要从事AD发病机制和创新性治疗策略的研究。须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神经科学研究者优先考虑。 fyn2012@126.com;
25 区景松 心脏外科 研究围手术期心血管保护的方法和作用机制 区景松教授主要从事围手术期心血管保护及血管功能和血管新生的研究,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为依托,在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血管疾病诊治工程实验室和中山大学医学院公共仪器的强大平台下,致力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产生一氧化氮氧自由基的调控机制及一氧化氮在心血管外科从基础、应用基础到临床的系列,探索可用于临床调控内皮一氧化氮合酶,保护围手术期心血管的新措施。研究包括热休克蛋白90对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调控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作用等;包括高密度脂蛋白、循环微粒、他汀类药物、远端缺血预处理等方面。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进一步研究。 博士后主要从事围手术期心血管保护和相关血管功能、血管新生、高密度脂蛋白和循环微粒的研究。应聘血管功能、血管新生、高密度脂蛋白和循环微粒研究方向者,须具有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血管功能、血管新生、高密度脂蛋白实验的学者优先考虑;应聘围手术期心血管保护研究方向者,须具有心血管外科或心血管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过心血管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为优先考虑对象。 oujs@mail.sysu.edu.cn;
26 陶军 心血管内科 开展血管生物学、能量、线粒体与血管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陶军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和老年病的防治的研究,以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系列资金支持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在中山大学的强大平台下,致力于血管生物学、干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生物力学与血管稳态调控;高血压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博士后主要从事血管生物学和相关衰老和高血压血管稳态失衡的机制和综合干预的研究。应聘心血管病和老年病的防治研究方向者,须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血管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和纳米材料学者优先考虑。 taojungz123@163.com;
27 邹学农 外科学/骨科 骨修复材料植入早期应激与稳态维持过程中miRNAs和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机制对骨形成的调控作用;应激与稳态维持的重要转录因子对干/祖细胞生存、增殖与分化的相关miRNAs调控作用;miRNAs调控网络介导不同信号通路之间交叉串话的机理;细胞应激与稳态机制及其对迁移至材料中骨形成细胞生存、增殖与分化的调控机理。 邹学农教授为中山大学2007年“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担任中山一院骨科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物材料、骨组织工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本专业国际权威刊物Spine和Biomaterials、Radiology等发表SCI论文63篇,IF值 174.178,他引664次。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NSFC重点项目、NSFC与广东联合重点以及NSFC面上项目等重要基金10项,经费1100余万元。中山一院骨科研究所以中山医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在中山一院的强大平台下,建成了包括生物力学测试、细胞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技术和整体动物模型及全套检测设备的研究平台。回国后组建研究团队,已取得卓著成绩和一系列科研成果。本团队拥有先进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我们热忱期待任何背景合适的、热爱科研和有雄心壮志的博士申请我们的博士后位置。鉴于研究工作的需要,现向海内外招聘博士后,从事生物材料、骨组织工程研究。 1、具有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生物材料、应激与稳态或表观遗传学者优先考虑;
2、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具备较强的英文阅读能力和一定的英文写作能力,专业理论扎实,熟练掌握常用实验技术,团队意识浓厚。
3、发表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SCI收录论文。
zxnong@hotmail.com;
28 苏培强 外科学 病遗传学/Genetics 苏培强教授主要从事骨科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在中山医系统的强大平台下,致力于骨科疾病遗传学、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博士后主要从事骨科相关疾病遗传学及相关发病机理研究。应聘遗传学研究方向者,应具医学遗传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过遗传学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为优先考虑对象。 supq@mail.sysu.edu.cn;
29 杨军林 骨科学 脊柱侧弯筛诊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杨军林教授主要从事脊柱畸形的基础临床研究,以中山大学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强大平台下,致力于遗传学、致病机理、动物模型、疾病筛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本团队拥有一流的团队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在脊柱畸形领域基础及临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博士后主要从事脊柱侧弯发病机理和相关临床科研的研究。应聘基础研究方向者,须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脊柱畸形领域的学者优先考虑;应聘临床研究方向者,应具有脊柱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过脊柱临床科研工作的人员为优先考虑对象。 yjunlin@126.com;
30 王晋 外科学 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靶向治疗
Pathogenesis, Progression, Metasta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Osteosarcoma
王晋教授主要从事骨与软组织肉瘤的研究,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在中山大学的强大平台下,致力于骨肉瘤分子生物学、致病机理、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带领团队发表2篇13分以上文章(JCI2015, JNCI2012)。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对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方向进行深入探索。 博士后主要从事肿瘤侵袭转移发病机理和相关靶向治疗的研究。应聘骨肉瘤肺转移研究方向者,须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分子生物学者优先考虑;应聘骨肉瘤肺转移靶向治疗研究方向者,应具有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过肿瘤转移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为优先考虑对象。 2004wjhf@163.com;
31 王长希 外科学器官移植 移植耐受,间质干细胞治疗,心脏死亡供体器官质量评估与保护,免疫抑制药物基因组学 王长希教授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研究所副所长,指导在读博士生、硕士生若干名。王长希教授及其团队主要从事肾移植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围绕我国肾移植当前面临的诸多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免疫抑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2)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前研发;(3)脑死亡/心脏死亡供体器官质量评估与保护;(4)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分子诊断与综合生物治疗;(5)供体器官与细胞基因工程修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6)间质干细胞在肾移植临床的应用研究。团队依托卫计委器官移植临床重点专科和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基金项目十余项,总经费近500万元,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组建了一支成熟的研究队伍,并与中山大学药学院、中山医学院的“国家杰青”教授实验室、美国知名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等紧密合作开展课题。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应聘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一项:(1)肾移植临床工作经验及良好的临床研究成果;(2)具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或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移植免疫、分子克隆和融合蛋白制备等研究经历者优先;(3)具备显微外科基础,熟练掌握大鼠异位心脏移植、肾脏移植以及小鼠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熟练掌握小鼠肾脏移植模型者优先。 wangchx@mail.sysu.edu.cn;wcx6363@163.com
32 朱晓峰 器官移植 间质干细胞及单核细胞来源的可编程细胞改善心脏死亡供体质量及提高肾移植疗效的临床应用研究 朱晓峰教授及其团队主要从事器官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器官移植科及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肝脏移植培训中心(美国中华医学会(CMB))及中山大学人体器官捐献研究中心的强大平台下,致力于肝脏移植、肾脏移植、腹部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联合移植及器官捐献的基础与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本团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支撑条件,健康友好的氛围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在团队前期取得的重大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9月厦门大学附属医院筹备..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