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卫生系统招聘复习资料

2015年卫生系统考试儿科学必备考点(七)
2015-01-28 07:05: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bsp; 高脂血症
               明显水肿  眼睑开始,下行性,蔓延至双腿,凹陷性水肿,可伴腹水或胸水
       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血管栓塞、低血容量休克、
急性肾衰竭、肾上腺危象
分 型      尿检查红细胞超过10个/高倍镜视野
           反复出现高血压
           持续性氮质血症
           血总补体或C3反复降低
    肾炎性肾病综合征——具备以上四项之一或多项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不具备以上条件,多见于2~7岁
    肾炎性肾病不同于单纯性肾病:血尿、高血压
    单纯性肾病:选择性蛋白尿。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
治疗  激素治疗  泼尼松中、长程疗法(强的松首选)
激素治疗4周无效——激素+免疫抑制剂。
激素疗效的判定 
激素敏感:激素治疗后8周内尿蛋白转阴,水肿消失
 激素部分敏感:治疗后8周,水肿消退,尿蛋白仍+或++
 激素耐药:治疗满8周,尿蛋白仍++以上
 激素依赖:对激素敏感,用药即缓解,减量或停药2周内复发,恢复用量或再次用药又可缓解,并重复2~3次
复发和反复:尿蛋白已转阴,停用激素4周以上,尿蛋白又≥++为复发;
如在激素用药过程中出现上述变化为反复
频复发和频反复:半年内复发或反复≥2次,1年内≥3次
3、 病毒性肾炎
以血尿为主,
C3不降低,ASO(抗链霉素O)不增高,
预后好。
14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
1、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首先在卵黄囊→肝→骨髓
               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出生后造血:出要是骨髓造血。
           1周岁内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
           骨髓外造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血象特点:占优势细胞
  中性粒细胞   4~6天    淋巴细胞     4~6岁    中性粒细胞
                =                    =
2、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称生理性贫血。呈自限性过程,3个月后,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又缓慢增加。
3、小儿贫血指标     新生儿     Hb﹤145g/L
                    1-4个月   Hb﹤90g/L
                    4~6个月   Hb﹤100g/L
    贫血分度  正常下限~90 g/L为轻度    90~60 g/L为中度
              60~30g/L为重度      ﹤30 g/L为极重度
4、 缺铁性贫血
病因:6个月以后婴儿单纯母乳喂养易发生——铁摄入量不足
      4个月内很少发病——从母体获得足够的贮存铁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明显。乏力,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肿大
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
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
反甲
实验室检查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
      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
注:血清铁蛋白(SF):反应体内贮铁情况。
      游离原卟啉正常与铁结合,缺铁时游离原卟啉升高,
      由于铁缺乏,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诊断  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灵敏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
      铁剂治疗有效——有助于确诊
预防  早产儿、低体重儿自2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治疗  原则:去除病因(根治关键),给予铁剂。
      铁剂治疗:铁剂用量按元素铁计算
每次1~2mg/kg,每日2~3次
              两餐间服用硫酸亚铁+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减少胃黏膜侵害,又利于吸收)
      输血——用于重度贫血,伴有感染
              输血量:每次5~10ml/kg
铁剂疗效判定:给予铁剂后如有效,
 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
5~7天达高峰,
2~3周后下降至正常。
治疗约2周后,血红蛋白增加,临床症状好转。
铁剂应继续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再停药。
  
5、 巨幼细胞贫血
病因  羊奶喂养、慢性腹泻、肝脏疾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羊乳中叶酸含量低)
临床表现   虚胖、毛发稀疏发黄、皮肤散在出血点
面色发黄、乏力、烦躁不安,易怒,
肢体、躯干、头部和全身震颤,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巴宾斯基征阳性。
           食欲不振、腹泻、呕吐、舌炎
实验室检查  中性粒细胞变大,分叶过多现象
            血涂片:嗜多色性和嗜碱色性点彩红细胞易见。
诊断依据  维生素B12缺乏性:血清维生素B12含量降低
          叶酸缺乏性:血清叶酸含量降低
确诊——骨髓穿刺
治疗  (出现精神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
         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维生素B12+镇静剂
         无神经系统症状——叶酸
维生素B12治疗2~4天后精神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增加,6~7天达高峰,2周降至正常。
停药指征——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象恢复正常。
补充:巨幼细胞贫血对治疗最早出现反应——骨髓中巨幼红细胞恢复正常
      维生素B12缺乏性  治疗反应恢复最慢——精神神经症状
6、新生儿   血红蛋白  150~220g/L
            白细胞    10~15×109/L
7、重度缺铁性贫血典型血象:红细胞↓  ﹤血红蛋白↓↓
       巨幼细胞贫血        红细胞↓↓﹥血红蛋白↓
15 神经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G–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组β溶血性链球菌
      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传播
      新生儿——大肠杆菌
      婴幼儿——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临床表现  突起高热,易激惹、不安、双眼凝视(小儿)
      头痛、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颅缝增宽
      惊厥发作、巴氏征、克氏征阳性
      最常见的为颈项强直,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
脑脊液改变   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样。
             压力明显增高
             白细胞显著↑,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糖显著↓,﹤1.1mmol/L
       &n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5年卫生系统、医院招聘必看考.. 下一篇2015年卫生系统、医院招聘考试儿..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