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3年成为独立建制的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15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5人,博士生导师80多名。
依托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矿物学等学科优势,以及有机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平台支撑,研究所在“资源与固体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大领域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为解决我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知识基础与技术支撑。
因研究所发展与科研布局需要,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一、招聘岗位信息及应聘条件见附件1-2:
附件1:科研岗位优秀青年人才招聘需求汇总表。
附件1:科技岗位人员招聘需求汇总表。
连接:http://www.gig.cas.cn/yjdw/rczp/201410/P020141015616261693784.doc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2014年科研岗位(助理研究员)人员需求汇总表
招聘实验室
|
招聘学科组或部门
|
岗位职责
|
除研究所规定¬外的其他任职条件
|
有机地球化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点实验室
|
1. 污染物大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2.
协助申请课题、培养学生。
|
1.
熟悉空气质量模型;
2.
对环境气象学有一定了解。
|
区域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
(张干)
|
1. 承担区域海洋学、大气有机污染科研任务;
2. 协助培养研究生;
3. 负责学科组实验室管理;
4. 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
1. 有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2. 有海外留学经历优先;
3. 有博士后经历者优先;
4. 有独立获得科研项目经历者优先。
|
环境污染与健康影响
(傅家谟)
|
1. 建立气溶胶混合状态与光学性质研究平台;
2. 负责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的功能开发;
3. 争取科研项目,参与课题组课题研究;
4. 协助培养研究生。
|
符合研究所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
|
应用地球化学
(肖贤明)
|
有色金属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与环保治理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实施。
|
1. 化学或者地质学背景,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为环境工程专业;
2. 具有有色金属尾矿治理工程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工作经历。
|
同位素地球化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许继峰)
|
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或岩石地球学研究。
|
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
|
高温高压实验
(熊小林)
|
从事大腔体压机(Multi Anvil-多顶砧和Piston Cylinder-活塞圆筒)维护、开发以及实验研究。
|
1.
实验岩石学和实验地球化学专业背景;
2.
掌握大腔体压机(Multi Anvil和Piston Cylinder)实验技术;
3. 熟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LA-ICP-Ms、拉曼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4. 发表过使用大腔体压机实验研究国际SCI一区论文2篇。
|
构造地质学
(郭峰)
|
从事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或沉积大地构造研究。
|
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具备较强的野外工作能力。
|
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
(孙新蕾)
|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地质观测,正演或反演地球各种尺度结构的运动过程:如地幔对流,板块运动,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等。
|
符合研究所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
|
重点实验室(1)
(2-3名)
|
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技术。
|
1.
具备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硕士、博士专业背景;
2.
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或实验技术的研究者优先。
|
重点实验室(2)
|
生物地球化学和地质大事件。
|
符合研究所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
|
重点实验室(3)
|
陨石和行星科学。
|
符合研究所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
|
中科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
岩浆作用与成矿(1)
(王焰)
|
从事花岗质岩浆作用及相关矿产的研究工作。
|
1. 具有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等学科方向的博士学位;
2. 从事过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相关矿产方面的研究者优先。
|
岩浆作用与成矿(2)
(王焰)
|
从事岩浆矿床典型矿物微区成分和结构研究工作。
|
1. 具有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并具有一定矿物微区分析和研究经验;
2. 有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及相关矿床科研经历的人员优先。
|
流体成矿作用
(陈华勇)
|
从事热液矿床学方面野外与室内研究工作,侧重成矿机制与勘查应用。
|
1. 具有矿床学博士学位;
2. 具有热液矿床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
¬ 研究所规定基本任职条件:
1.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0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别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
2. 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环境科学领域(包括由该领域毕业或申请该领域岗位的应聘人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SCI论文不少于4篇(其中我所划定的一档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或发表论文入选Top1%不少于1篇)。其他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SCI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我所划定的一档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或发表论文入选Top1%不少于1篇)。国际SCI论文含《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正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