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数十项不同类别(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牧草、蔬菜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工艺设计与技术服务工作,在国内建设多个国际先进水平的种子加工示范工程;具有较高的种子加工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05年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目前主要承担玉米种子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
电话:010-65929542,邮箱地址:chenhj118@qq.com
博士后研究课题:“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与模式研究”。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种子生产机械化现状与需求,梳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种子生产机械技术与装备,探讨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过程农机农艺融合方式,研究主要农作物种子典型制种区域生产机械化作业模式,集成各种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过程适用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提出典型制种区域种子生产机械化作业模式,推动种业机械化技术普及。
王士奎 研究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期开始,就开始了多糖生物质资源降解集成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利用海洋甲克质开发寡聚活性物质(包括氨基寡糖素农药、壳寡糖、壳寡酸、络合衍生物等)、利用葡聚糖转化寡聚酸及其络合物、利用海藻多糖资源转化寡聚酸活性物、利用秸秆纤维资源转化寡聚酸及其衍生物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近20年的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工作,建立了开发自然界多糖生物质资源加工提取寡聚生物活性物质的高值产品的技术平台。主要承担“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海洋琼脂及甲壳质衍生物高值化产品开发、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秸秆制备新型农用生物制剂β-寡聚酸中试与示范等。
电话:13811959269,邮箱地址:wosk@sohu.com
博士后研究课题:“寡聚酸生理活性与防病机理研究”。研究内容:引起β-1-4糖苷键裂解混酸浓度,阐明寡聚酸对植物生理活性及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寡聚酸对受伤植株修复、引起植株免疫反应的各种酶变化、对植物生长作用;工艺参数对多糖聚合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混酸配比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多糖降解行为的影响;阐明寡聚酸诱导植物抗病修复的机理。
赵跃龙 所长/研究员:本人长期从事技术咨询工作,不仅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许多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从事过一定的创造性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研究;运用前沿理论和技术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较快。重点主持和参加农业部等部委委托的科学研究、各级各部门委托的农业规划以及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正在主持住建部委托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以及农业部委托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和“农业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宣传与贯彻实施研究”课题。
电话:010-65065883,邮箱地址:longyou4742@sina.cn
博士后研究课题:“农业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宣传与贯彻实施研究”。研究内容:为了推动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加大农业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的执行力度,需要对农业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宣传与贯彻实施研究。重点研究技术规范宣传方法、途径,研究技术规范贯彻实施的主要障碍和保障措施。
王应宽 主任/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工程、编辑出版学、开放存取、网络学术传播、国际科技交流等,从事这方面科研与编辑出版工作16年。紧跟国际前沿,率先在我国进行开放存取出版理论与模式的研究以及创办OA期刊IJABE的实践,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曾担任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会刊主编和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会刊(IAEJ)执行主编(2010.01-2011.12)。现任OA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SCI/EI等收录)主编、《农业工程学报》与《农业工程技术》副主编。主持2013-2015年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财政专项——中美农业工程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研究、2011-2014年农业部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财政专项项目、“农业工程科技文献咨询服务与国际学术交流”、开放存取出版经济性分析与可持续商业模型等多个项目,累计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20多项。累计发表论文90多篇,近20篇被SCI/EI收录,出版译著1部,参编出版著作7部。所发论文累计被引用1288次,个人H指数19,影响显著。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访1年,被聘为副教授,开展合作研究;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任4个国际学会委员、2个全国性学会理事,任6刊编委。
电话:010-65921898,邮箱地址:wangyingkuan@163.com
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基于开放存取的网络学术传播和国际科技交流研究”。研究内容:1、结合IJABE的出版实践,跟踪开放存取出版的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数字版权与科研诚信、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大数据与共享共用、学术影响力评价等;2、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国际化出版模式研究;3、基于替代计量学的单篇论文学术评价与科研评价体系研究;4、探索利用开放存取期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机制;5、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和学科知识库建设模式研究。希望完成研究任务,在开放存取的前沿进展跟踪、经济模型和可持续商业模式、大数据与共享共用、网络环境下学术评价体系、学术期刊网络化国际化出版模式、国际科技交流机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魏秀菊 研究员/编审:《农业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World Agriculture》副主编,从事学术编辑及相关的学科领域研究工作:从事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农业水土工程、矿区土地复垦、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8篇被EI收录)。主持中国科协精品学术期刊工程项目;参加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典型煤-粮复合主产区逆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修复模式。在2013年美国访学期间,参与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状态下玉米基因变化规律;重点对农业工程学科及技术应用趋势、国际学术期刊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参与修订ASABE能源专业规范。
电话:010-65929430,邮箱地址:Weixj06@163.com
博士后研究课题1:期刊数字化移动出版发展趋势。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国内外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比国内期刊数字出版的落差,探索先进的出版模式。
数字出版中的移动出版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新途径。对以传播科技成果为主的科技期刊来说,怎样更好地使用移动出版这一新兴出版方式,是数字化时代期刊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博士后研究课题2:土壤水热资源调控农业工程措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内容:地膜覆盖等水热资源调控农业工程措施能调节土壤水热状况,提高作物产量,但少有研究从国家或区域大尺度层面分析这些措施对作物增产的贡献。该研究选取覆盖农业措施,定量分析其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探讨这些措施的增产潜力、各区域实现增产潜力的瓶颈,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拟进站博士后的要求:农业及农业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具有较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热爱学术出版和编辑工作,外语能力较强,具有国外学习和研究经历优先考虑。
孙君社 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院生物质工程专业副总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酶与发酵工程、农产品深加工及生物质工程等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90余名,博士后3名。已结题和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86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鉴定成果8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书籍8部。在长期科研实践中,已逐步凝炼成“生物酶体外催化技术”、“纤维生物质糖技术”两大实验平台及现代农产品技术集成模型。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热压电解水的反应特性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理研究”、秸秆等生物质技术研发及产业模型等项目。
电话:13701286256,邮箱地址:sunjsh61@163.com
博士后研究课题:“生物质炼制关键技术工程模式研究”。通过分析植物生物质抗生物降解屏蔽效应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解析预处理技术提高各类纤维生物质降解性的结构基础和技术模型,提出高效、经济和实用的处理技术及工程化方案。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人事处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5年4月30日
附件3:博士后申请表.doc
附件4:专家推荐信.doc
Failure teaches success. 失败乃成功之母.
Make yourself necessary to someone. 使自己成为别人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