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303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过程称为处置。
2.某些高度极性的药物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通过生物膜,其转运速度很快,生物膜_________________形。
3.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道运动、食物的影响等。
4.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皮肤的______________;离子导入过程中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的重要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途径。
5.眼部给药时,药物经何种途径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
6.药物从肺部吸收是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不经过肝的_________________。
7.参加药物代谢反应的酶系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8.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是用_______________表示,肾的排泄效率则用______________反映;血液透析又称_________________治疗。
9.按隔室模型的划分,心、肝、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划分为中央室。
10.根据参比制剂不同,生物利用度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政管理部门批准新药的一个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 )属于生理因素。
A.药物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C.制剂处方与工艺 D.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
2.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均是
3.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短。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一样
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 )。
A.lg (Ci/Cu) B.lg (Ci×Cu)
C.lg (Ci-Cu) D.lg (Ci+Cu)
5.下列( )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
A.粒子大小 B.多晶型
C.溶媒化物 D.均是
6.栓剂的给药部位以距肛门口( )cm为佳。
A.2 B.4
C.6 D.均一样
7.下列具有酶抑作用的药物是( )。
A.氯霉素 B.红霉素
C.均是 D.均不是
8.速率常数的单位为( )。
A.时间的倒数 B.时间
C.时间的平来源:www.91exam.org方 D.均可以
9.下列模型中,哪一个属于单室模型?( )
A.x0 B.k0
C.x0 D.均是
10.血药浓度变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
A.[( - )/ ]×100%
B.[( - )/ ]×100%
C.( -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D.( - )/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 )。
A.溶解 B.吸收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2.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
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不消耗机体能量
E.无部位特异性
3.影响直肠给药吸收的因素有( )。
A.直肠粘膜的pH值 B.直肠中内容物(粪便)
C.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 D.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度
E.基质的影响
4.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脂溶性)和解离度的大小对哪些给药途径的吸收影响极大( )。
A.注射给药 B.皮肤给药
C.吸入给药 D.直肠粘膜给药
E.口腔粘膜给药
5.鼻粘膜给药的剂型可以是( )。
A.溶液剂 B.气雾剂
C.喷雾剂 D.吸入剂
E.混悬剂
6.关于药物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有饱和现象
B.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一种不可逆过程,应尽量避免
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可逆性结合,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
D.磺胺类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越高,脑脊液浓度越高
E.磺胺类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越高,脑脊液浓度越低
7.药物代谢的化学反应可分为( )。
A.第一相反应(引入官能团的反应)
B.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C.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
D.第二相反应(引入官能团的反应)
E.第三相反应(生物降解反应)
8.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
A.物理方面的变化 B.化学方面的变化
C.生物方面的变化 D.药物动力学方面的变化
E.药效动力学方面的变化
9.分析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有关动力学参数的求法有( )等方法。
A.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t作图
B.当km>k时,药物代谢产物血浆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m→t作图
C.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Δt)→tc作图
D.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Xu)→t作图
E.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t作图
10.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包括( )等内容。
A.受试者的选择
B.标准参比制剂的选用
C.受试制剂与给药剂量的确定
D.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分析方法选择
E.实验方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