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请回答:A.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B.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C.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37.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像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
请回答:A.“北辰”、“焦点”、“众星”的喻意是什么?
B.概括这段文字的旨意。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8.阅读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
请回答:A.“心远地自偏”的含意是什么?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有的版本为“望”,苏轼认为“见”字比“望”字好,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C.“此中有真意”的“此”指什么?
39.阅读《鹰之歌》中的一段描写:
“怎么啦,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
请回答:A.鹰和蛇的幸福观有何不同?
B.这里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刻画鹰和蛇的形象?
C.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
40.阅读散文诗《脚印》:
每个人,都是作家,身后都留有一部著作。有的著作,是用笔写成的;有的著作,是用脚印写成的。人生旅途上,烙下一个个脚印。一个脚印是一个字;几个脚印是一个词;一串脚印,是一个句子;一路脚印,是一部著作。暮年回首走过的路,一部巨著,闪闪亮亮,展现在眼前。笔写的著作,可以修改;脚写的著作,无法修改。可见,从儿时起的每一迈步,多么重要!
请回答:A.概括这首散文诗的思想内涵。
B.从整体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C.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五、作文(30分)
41.请以《付出与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