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2006年10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本)真题(三)
2012-10-22 13:42: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请回答:A.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B.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C.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37.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像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

   请回答:A.“北辰”、“焦点”、“众星”的喻意是什么?

  B.概括这段文字的旨意。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8.阅读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

   请回答:A.“心远地自偏”的含意是什么?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有的版本为“望”,苏轼认为“见”字比“望”字好,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C.“此中有真意”的“此”指什么?

  39.阅读《鹰之歌》中的一段描写:

   “怎么啦,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

   请回答:A.鹰和蛇的幸福观有何不同?

  B.这里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刻画鹰和蛇的形象?

  C.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

  40.阅读散文诗《脚印》:

  每个人,都是作家,身后都留有一部著作。有的著作,是用笔写成的;有的著作,是用脚印写成的。人生旅途上,烙下一个个脚印。一个脚印是一个字;几个脚印是一个词;一串脚印,是一个句子;一路脚印,是一部著作。暮年回首走过的路,一部巨著,闪闪亮亮,展现在眼前。笔写的著作,可以修改;脚写的著作,无法修改。可见,从儿时起的每一迈步,多么重要!

   请回答:A.概括这首散文诗的思想内涵。

  B.从整体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C.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五、作文(30分)

  41.请以《付出与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06年10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专.. 下一篇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