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2006年10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本)真题(一)
2012-10-22 13:42: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本)试题

  课程代码:000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2.《答李翊书》中,“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的喻意是(   )

  A.无望其速成 B.无诱于势利

  C.陈言务去 D.气盛言宜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对比 B.类比

  C.象征 D.烘托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诬蔑新法种种谬论的驳论着眼点是(   )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斥论证 D.驳斥态度

  5.《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时代”是(   )

  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心理描写

  7.《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轼认为:头脑中的鲜活形象一呈现就要迅速抓住,否则就会丧失。对此,他所用的一个比喻性词语是(   )

  A.蜩蝮蛇蚹 B.胸有成竹

  C.兔起鹘落 D.庖丁解牛

  8.《故都的秋》的中心旨意是(   )

  A.记述游览北京的经过

  B.描写北京秋天“色彩浓”

  C.议论北京秋天“回味永”

  D.赞美北京秋天“色彩浓、回味永”

  9.《香市》中写“革命”后香市的败落: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左偏殿上又有“蚕种改良所”的招牌。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侧面烘托

  C.类比生发 D.象征暗示

  10.《往事》中描绘大海的风姿,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层递

  11.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

  A.豪放飘逸 B.通俗易懂

  C.苍凉悲壮 D.清新淡雅

  12.作品有“诗史”称誉的盛唐诗人是(   )

  A.孟浩然 B.李白

  C.高适 D.杜甫

  13.下列诗歌作品中,属于新乐府的是(   )

  A.陆游《关山月》 B.白居易《杜陵叟》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06年10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专.. 下一篇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