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来源:91考试 网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史书记载,唐代群臣向皇帝奏事,非表非状者,称( )
A.上书
B.榜子
C.札子
D.呈
2.正式将“制”定为君命文书是在( )
A.西周
B.秦代
C.东汉
D.唐
3.《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顒顒”句,其中“凡百”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
B.联用
C.比喻
D.夸张
4.“移”这种公文的原生期是在我国古代的( )
A.先秦~两汉
B.两汉~南北朝
C.南北朝~唐宋
D.唐宋~元明
5.在元朝,作为特殊的准君命文种,皇太子颁下之文称为( )
A.教
B.令
C.令书
D.令旨
6.我国古代,被规范为讨敌、威敌、晓谕的军事专用文种是( )
A.宣头
B.盟书
C.誓书
D.檄文
7.呈,是民国时期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 )
A.上行文种
B.下行文种
C.平行文种
D.上、平行并用文种
8.民国时期“咨呈”的对应文种,是带有准下行属性的( )
A.咨付
B.照会
C.咨陈
D.咨
9.《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中,“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一语运用的修辞格是( )
A.对偶
B.排比
C.比喻
D.借代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关于苏维埃建设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使用的“决议”文种,它发表的时间是( )
A.1921年
B.1927年
C.1934年
D.1937年
11.知照报告、上复报告、送审报告应属于( )
A.一般报告
B.专门报告
C.专用报告
D.特殊报告
l2.区分“商函”与“答函”的依据是( )
A.格式
B.往复过程
C.用途
D.性质
13.民国时期的指令,其本质用途类似于现行使用的( )
A.通知
B.批复
C.令
D.指示
14.在以下文种中,既可以用命令或者通知发布,也可以直接下达的是( )
A.决议
B.决定
C.会议纪要
D.议案
15.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文种是( )
A.布告
B.通告
C.公告
D.公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公文格式包括( )
A.结构程式
B.行文规则
C.行文方式
D.文面款式
E.载体规格
17.“奏”,是秦代始设的公文文种,后起的公文与奏一起,也总称为“奏”,这些公文主要有
( )
A.章
B.表
C.册
D.驳议
E.议
18.国民党时期,签呈的使用特色具有( )
A.行文关系的内部性
B.具署名义的个人性
C.处理方式的批返性
D.行文内容的机要性
E.公文格式的规范性
19.在以下文种中,属于议决类文种的有( )
A.决定
B.决议
C.议案
D.会议纪要
E.会议纪录
20.民国时期使用的宣告性文种主要包括( )
A.布告
B.通告
C.公告
D.公报
E.通知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揭帖,是清代随本章附送相关部院、科、馆的________公文文种。
22.《保宁寺牒并帖》一文所处的时代为________。
23.誓书,实质上是________的一个分支。
24.民国时期的电报(包括代电),一度实行________和地支代月、代时制度。
25.清代、民国时期,对同一内容事项须发往若干机关的公文拟稿时均实行________。
26.交片,是民国时期由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使用的下行文种,主要用于:“承发陆海军大元帅训令、密令和________”。
27.民国时期,“布告”取代“¬¬¬¬_________”的地位,成为正规公文文件。
28.报告是下级对上级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和问题的_________性文书。
29.针对突发事件,严重紧急态势而使用的指示叫_________。
30.解放前的通告文种,相当于今天_________用途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