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 )
A.公文形式 B.公文格式
C.公文程式 D.公文结构
2.《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一文中,“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偶 B.排比
C.联用 D.比喻
3.《上东宫启》一文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叠字 B.联用
C.镶嵌 D.同异
4.我国封建社会中,“策”是用于重大人事安排的君命文种,它的使用者仅限于( )
A.太后 B.皇帝
C.太子 D.宰相
5.《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 ”句,“ ”的修辞手法是( )
A.叠字 B.排比
C.联用 D.对偶
6.状,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始设于( )
A.秦 B.汉
C.唐 D.宋
7.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文种,但其行文方向已转化为( )
A.上行 B.平行
C.下行 D.准下行
8.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 )
A.致送 B.质问
C.记载 D.商量
9.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 )
A.令 B.教
C.符 D.谕
10.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来源:91考试网( )
A.词汇义 B.文字义
C.修辞义 D.语境义
11.宣头,又称头子。其中“头”的含义是指( )
A.皇帝颁发 B.事情重大
C.先行通知 D.篇幅短小
12.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用( )
A.详 B.禀
C.状 D.签呈
13.《众议员罗永庆等对政府质问书》一文中,“剖判玄黄、震裂天地”一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同异 B.叠字
C.比喻 D.对偶
14.《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文中,“同申义愤,相应鼓桴”一语,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叠字 B.同异
C.对偶 D.借代
15.《沪分处为调查日推行军用票情形复四联总处代电》一文中,“奉1230渝秘文印合字5392电”中的“1230”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一种文书制度,它是( )
A.干支纪年 B.干支纪月
C.干支纪日 D.电码代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商周以来使用的君命文书“命”、“令”分别改为( )
A.制 B.册
C.诏 D.敕
E.策
17.在我国古代,将“关”作为公文文种使用的时期有( )
A.唐 B.宋
C.元 D.明
E.清
18.在我国古代,使用札体公文的规范时期主要有( )
A.唐 B.宋
C.元 D.明
E.清
19.民国时期任命状的种类主要有( )
A.特任状 B.简任状
C.荐任状 D.委任状
E.聘任状
20.在现行公文中,“函”这一文种适用于( )
A.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 B.询问和答复问题
C.选任和聘用干部 D.向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E.向直属上级机关请求批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上书正文体》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的李谔。
22.清代的奏本、题本,依运转路线有____________与部本之分。
23.批答,作为公文文种名称,始于____________代。
24.汉代书写公文的载体材料多为竹木简牍,____________以后,普遍改用纸张书写。
25.从文种源流看,古代文种____________逐渐演化为呈状和呈。
26.我国古代作为平行公文的碟,____________代称为平牒。
27.唐初,中央最高官署实行三省制,对君命公文办理的原则是:中书草诏;门下____________;尚书奉行。
28.民国时期,批和批答的基本用途是由各官署____________人民之陈请。
29.在通报的类型中,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的称为____________通报。
30.在现行公文中,公告适用于向____________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