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试题
课程代码:006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有线广播系统出现于( )
A.德国
B.匈牙利
C.荷兰
D.法国
2.狭义的广播、电视语言指( )
A.有声语音
B.图像
C.音响
D.屏幕文字
3.音响在新闻报道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增强报道的现场感
B.增强报道的可信性
C.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D.增强报道的生动性
4.“(出雨声,混压一)凌晨,锦州地区大雨如注。”这段文字中,以出雨标明的音响是( )
A.主体音响
B.环境音响
C.背景音响
D.骨干音响
5.在摄像采访拍摄时,要时时想到表现的需要,尽可能为后期制作提供高质量的音像材料,这反映了拍摄具有( )
A.美化功能
B.教化功能
C.记录功能
D.批判功能
6.相对于其他媒介,电视的突出优势在于( )
A.传播范围广
B.声画合一
C.图像清晰
D.声音逼真
7.新闻背景在新闻报道中可以烘托( )
A.新闻事实
B.新闻由头
C.新闻线索
D.新闻躯干
8.电视新闻最早运用的就是( )
A.口播
B.直播
C.插播
D.录播
9.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一个( )
A.专题性节目
B.评论性节目
C.谈话性节目
D.综艺性节目
10.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新闻节目,每周播出三次,每次( )
A.3分钟
B.10分钟
C.5分钟
D.8分钟
11.电视新闻在中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是从( )
A.1989年开始
B.1987年开始
C.1997年开始
D.1993年开始
12.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表现内容的主要符号都是( )
A.音乐
B.实况音响
C.解说词
D.同期声
13.因人访问的访问对象多数是先进模范人物,或人们关注的( )
A.小人物
B.大人物
C.新闻人物
D.领导人
14.广播通讯语言准确性的具体表现是( )
A.动态感
B.新鲜感
C.认同感
D.分寸感
15.与报刊通讯比较,广播通讯的语言更加讲究通俗化和( )
A.口语化
B.民族化
C.大众化
D.简单化
16.口播通讯是录音通讯的( )
A.表现形式
B.对立形式
C.物化形式
D.对应形式
17.严格地说,电视新闻专题是除电视新闻以外所有电视新闻报道形式的( )
A.基础  来源:www.91exam.org;
B.总称
C.前提
D.代称
18.广播评论的选题,其内涵是指( )
A.选择评论的标题
B.选择评论的对象和论述范围
C.确定评论的中心内容
D.确定评论的具体文体
19.中国的人民广播电台最早开辟“广播评论”节目是在(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0.电视评论中的口播评论是专指( )
A.由现场记者出图像,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
B.由播报者出图像,以口语表达内容的评论
C.由被采访对象出图像,并播报的评论
D.由各类人出图像并共同播报的评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录音采访对于音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 )
A.完全真实
B.力求自然
C.捕捉特点
D.尽量清晰
E.没有任何噪音
22.写好广播消息的主体,必须( )
A.用典型事实说话
B.开掘导语
C.合理配置材料
D.叙事繁简有致
E.精心设计标题
23.广播评论夹叙夹议的基本要求是( )
A.先叙后议,叙多议少
B.先议后叙,议多叙少
C.叙、议穿插恰当
D.叙、议结合要紧密
E.夹叙夹议夹分析抒情
24.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包括( )
A.画面
B.屏幕文字
C.同期声
D.音乐声
E.解说词
25.我国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系统,主要由下列几种节目构成,它们是( )
A.综合性新闻节目
B.专题性新闻节目
C.整点新闻节目
D.花边新闻节目
E.特别新闻节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6.树立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念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27.录音采访在广播采访中的地位和优势?
28.什么是突发性事件摄像采访?
29.写作广播消息主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0.电视记者的镜头表达能力指什么?
31.录音剪辑的制作要领有哪些?
32.制作电视分析性专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3.广播评论究竟是什么?
34.新闻节目的定义是什么?
35.广播间奏乐参与节目内容有哪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