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试题
课程代码:006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电视之父”是指( )
A.麦克斯韦 B.贝尔德
C.费森登 D.布劳恩
2.我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为( )
A.北京电视台 B.天津电视台
C.哈尔滨电视台 D.上海电视台
3.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 )
A.《简明新闻》 B.《专题报道》
C.《专题新闻》 D.《人物专访》
4.电视新闻的表现弱势首先在于视、听符号的( )
A.暂留性 B.灵活性
C.局限性 D.表面性
5.在众多传送方式中,覆盖面积大、节目质量高、系统投资少、见效快的传送方式是( )
A.微波中继传送 B.卫星传送
C.电缆传送 D.光缆传送
6.下面关于控制采访节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让受访者的谈话符合采访者需要
B.善于接过受访者的话头进一步追问
C.适时转换谈话内容
D.当受访者离题时,以适当的方式重新将对方引到正题上来
7.录音采访具有独特的认识功能和表现功能,此种采访方式( )
A.将取代其他采访方式 B.普遍适用于任何采访场合
C.适用于任何新闻题材 D.对于新闻题材有一定的选择性
8.下列对电视摄像采访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
A.采访环境也有信息功能
B.环境在镜头中有符合象征意义
C.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挑选采访环境
D.不能人为制造采访环境
9.在新闻节目中,信息丰度是( )
A.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的统一
C.信息的质量 D.信息的数量
10.实况广播的抒情和议论有利于深化主题和增强( )
A.真实性 B.凝聚力
C.形象性 D.感染力
11.人物访问是对新闻人物所作的( )
A.专访 B.探寻
C.独家访问 D.报道
12.与报刊通讯比较,广播通讯的语言更加讲究通俗化和( )
A.口语化 B.民族化
C.大众化 D.简单化
13.广播通讯是否运用音响,主要取决于通讯的( )
A.内容和主题 B.情节和细节
C.开头和结尾 D.节奏和韵律
14.电视新闻专题虽然也注意题材的广泛性,但更加重视( )
A.精选题材 B.编造细节
C.营造情节 D.铸造结构
l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自己撰写的新闻评论,时间为( )
A.1978年底 B.1979年起
C.1980年起 D.1980年底
16.广播中最高规格的评论形式为( )
A.本台评论员文章 B.本台评论
C.本台短评  来源:91考试 网; D.编者按语
17.广播评论十分讲究立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评论的( )
A.思想性 B.可听性
C.真实性 D.时效性
18.记者没有出镜,或者有多位记者出镜的新闻,一般由播音员或主持人( )
A.配音解说 B.撰稿
C.编辑合成 D.导播
19.下列不属于新闻提要的表现功能的是( )
A.提示功能 B.强调功能
C.娱乐功能 D.平衡功能
20.中国电视新闻的调整改进提高阶段是从( )
A.1981~1983年 B.1985~1993年
C.1980~1992年 D.1980~1997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目前世界上比较通行的彩色电视制式是( )
A.NTSC制 B.PAL制
C.CAL制 D.SECAM制
E.HDTV制
22.采用无剪辑摄像采访方式,需要记者( )
A.有缜密的思考和娴熟的技巧
B.了解新闻事件的全部内容和过程
C.筛选出最重要的内容和较有表现力的场面
D.将镜头连贯、流畅地组接成能够完整表达新闻内容的有机整体
E.可以有随意性
23.新闻性专题节目在进行串联时,可利用节目材料之间的某种联系,如( )
A.相似性 B.相关性
C.因果性 D.可比性
E.相异性
24.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不同于其他媒介新闻编辑的工作特点,表现在( )
A.适应面对面传播需要 B.适应声音传播规律
C.适应场性传播需要 D.适应线性传播需要
E.适应听众接收状态
25.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
A.声画兼备 B.视听结合
C.情景交融 D.双线互补
E.画面优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6.树立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念主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