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新闻心理学中的档案分析法在操作中可以采用( )。
A.现场观察
B.访问调查
C.参与采访
D.观看日记
2.不同的记者采写的稿件带有明显的( )。
A.个体差异
B.性别差异
C.年龄差异
D.职业差异
3.受众凭借不同的感觉通道接收媒介信息,是因为( )。
A.信息的不同
B.媒介差异
C.记者报道风格的不同
D.受众差异
4.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直接接触的是( )。
A.客观物质世界
B.媒介世界
C.社会现实
D.信息
5.编辑认识活动产生的主要客体是( )。
A.记者
B.读者
C.稿件
D.客观现实
6.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总的看法,它处于性格的( )。
A.最低层次
B.中间层次
C.最高层次
D.核心层次
7.在新闻采访心理活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
A.记者心理
B.客观事实
C.记者的反应
D.采访对象的反应
8.在初次采访中,记者利用自身的服饰,言淡举止博得对方的好感,这是利用了( )。
A.一致吸引律
B.互补吸引律
C.时空上的接近
D.第一印象
9.“一坏百坏”的思想在认知中属于(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扫帚星效应
D.晕轮效应
10.记者写作的客体是( )。
A.采访对象
B.受众
C.环境
D.稿件
11.在新闻评论这种体裁中,一般的说,更注重运用( )。
A.理性思维
B.形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2.新闻编辑的受众意识表现为( )。
A.满足受众个体需求
B.满足受众共同需要
C.讨好受众
D.俯视受众
13.主持人作为前后把关人,应该把住节目的( )。
A.信息质量关
B.政策关
C.语言关
D.总体效果关
14.反应是应变能力的一个( )。
A.生理指标
B.体现
C.表现
D.感觉
15.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 )。
A.探索性
B.开辟性
C.发散性思维
D.独创性
16.新闻传播对受众心理的影响中,符合新闻传播者目的的效果称之为( )。
A.负向效果
B.正向效果
C.积极效果
D.健康效果
17.新闻受众的动机基础是( )。
A.新闻受众的兴趣
B.新闻受众的需要
C.新闻受众的目标
D.新闻受众的意向
18.受众对某一新闻报道能否接受的主观感觉称为( )。
A.受众的逆反心理
B.受众的从众心理
C.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D.受众的接受暗示心理
19.一般的说,人们更关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新闻,这体现了受众的( )。
A.求新心理
B.求短心理
C.求近心理
D.求真心理
20.情感成份是受众态度的( )。
A.结果
B.心理与动作准备
C.核心
D.基础
21.受众态度具有主观性、可变性和( )。
A.长期性
B.稳定性
C.暂时性
D.规律性
22.在传播活动中,“借用他人之口”和“借用对方之口”的宣传方法十分有效,这是利用了( )。
A.权威性
B.可信性
C.睡眠者效应
D.喜爱性
23.甜柠檬心理属于心理防卫中的( )。
A.合理宣泄
B.转移注意力
C.精神升华
D.自慰法
24.新闻工作者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为( )。
A.智力正常
B.注意力集中
C.没有疾病
D.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5.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 )。
A.心理治疗方法
B.心理咨询的方式
C.自我保护的措施
D.心理适应性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影响新闻受众态度改变的情境因素有( )。
A.群体规定的情境
B.事先预告的情境
C.分散精力的情境
D.集中精力的情境
E.信息重复的情境
2.新闻节目主持人与自然人格包括( )。
A.全面整体的人
B.较高文化素养的人
C.持久统一的自我
D.有特色的个人
E.社会化的客体
3.新闻敏感的思维的特点有( )等。
A.发散性
B.敏捷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E.顿悟性
4.新闻传播者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主要有( )。
A.权威性
B.自尊心
C.喜爱性
D.可信性  来源:91考试网;
E.睡眠者效应
5.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 )。
A.新闻的采制者
B.新闻本身
C.新闻的传播者
D.新闻的采访对象
E.新闻的接收者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新闻受众的接收动机
2.假设群体
3.主持人的应变能力
4.形象思维
5.新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