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8年4月高教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打印word版)(一)
2013-03-23 09:44: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从作者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接受意见”这一观点是胡乔木在下列哪一篇文章中提出的?( )

  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B.《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D.《整顿党的作风来源:91考试 网

  2.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 )

  A.通讯 B.消息

  C.特写 D.新闻评论

  3.《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的作者是( )

  A.邹韬奋 B.黄远生

  C.邵飘萍 D.范长江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深度报道的是( )

  A.《红色的警告》 B.《绿色的悲哀》

  C.《别了,“不列颠尼亚”》 D.《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5.《生命的支柱》被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所有报道张海迪的人物通讯中最成功的一篇,该

  报道刊载于( )

  A.《人民日报》 B.《中国青年报》

  C.《光明日报》 D.《北京日报》

  6.真实准确、迅速及时、针对性与指导性等要求,是新闻作品的( )

  A.客观性要求 B.主观性要求

  C.共性要求 D.个性要求

  7.在新闻作品研究过程中,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

  A.求同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前提与基础 B.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前导

  C.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同时共存的 D.求同思维是根本,求异思维是提高

  8.《醒来,铜陵!》的体裁是( )

  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深度报道

  9.在新闻作品中,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事实情节、环境现场等作具体描绘及刻画的

  表现手法是( )

  A.议论 B.描写

  C.说明 D.叙述

  10.下列关于设置悬念这一表现手法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设置悬念之后,应该在作品中给出答案

  B.这一表现手法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在新闻作品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

  C.这一表现手法在消息中较为常见,而在特写中则运用较少

  D.这一表现手法最大的优点在于使新闻报道的语言更为活泼,更为多样化

  11.西方所谓“综合分析式报道”属于下列哪一种大的报道范畴?( )

  A.述评式报道 B.解释性报道

  C.通讯报道 D.揭露性报道

  12.按照西方的说法,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属于( )

  A.事件性新闻 B.时事新闻

  C.动态新闻 D.硬新闻

  13.下列关于“倒金字塔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结构产生于西方新闻界

  B.它是以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

  C.已经成为消息写作的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

  D.它的长处在于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下列新闻史上著名的报道不是由美国媒体发表的是( )

  A.《赫鲁晓夫辞职》 B.《法院的失序》

  C.《城市的耻辱》 D.《藏匿的数十亿美元与社会动乱的征兆》

  1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接近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党性原则

  16.新闻敏感属于记者的( )

  A.知识素养 B.专业素养

  C.道德素养 D.理论素养

  17.曾经开展“关广梅现象”的讨论,当时在我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报纸是( )

  A.《经济日报》 B.《人民日报》

  C.《光明日报》 D.《解放日报》

  18.下列记者类型中,不可取的一种类型是( )

  A.新闻型记者 B.作家型记者

  C.学者型记者 D.摘抄型记者

  19.《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还写了下列哪一篇新闻作品?( )

  A.《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B.《上海严寒》

  C.《日本签字投降》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0.新闻名篇《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原载于( )

  A.《华盛顿邮报》 B.《卫报》

  C.《泰晤士报》 D.《纽约时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要实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应注意以下哪些错误的倾向?( )

  A.“唯形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E.“唯物论”

  22.为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研究新闻作品需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哪几种思维形

  式?( )

  A.创造性思维 B.立体思维

  C.宏观思维 D.求异思维

  E.求同思维

  23.在具体研究外国新闻作品时,为了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需要注意( )

  A.语言的简洁明快

  B.主题思想的深度

  C.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

  D.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

  E.作者的道德修养

  2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它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

  A.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的政治品德 B.忠于事实、忠于真理的坚定的思想品德

  C.钻研业务的刻苦精神 D.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E.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25.下列以现场描写为突出特色的新闻作品有( )

  A.《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B.《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C.《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D.《华阳礁上补给忙》

  E.《彭德怀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新闻的真实性包含哪些要求?

  27.在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活动中,如何理解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28.如何分析新闻作品的形式?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4年7月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 下一篇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