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7年7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完整word版)(一)
2013-03-23 09:44: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新闻作品的研究者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阅读,形成印象的感知,其认识就进入了(      )
A.感性认识阶段 B.理性阶段
C.立体思维阶段 D.求异思维阶段
2.“倒金字塔结构”是西方新闻界哪一种新闻体裁的固定结构模式?(      )
A.通讯 B.消息
C.特写 D.深度报道
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不仅要确保具体事实本身的准确无误,还要求在总体上及发展趋势上与客观世界的总体面貌保持一致。
B.新闻要求迅速及时,即“唯快是好”。
C.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要素是一个可变性要求,某些人认为重要的事件,但另一些人可
能并不关注。
D.新闻要求新鲜,但有些时候,一些事件虽不是新近发生的,但仍具有较强的新闻价
值,值得报道。
4.下列著名记者中,以采访世界政治风云人物而闻名于世的是(      )
A.范长江 B.柏生
C.埃德加?斯诺 D.法拉奇
5.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要透过事实表面现象实现对其本质内涵的理解,主要依靠的是研究者的(      )
A.感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理性思维 D.求异思维
6.《文心雕龙?知音》云:“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如果将这句话运用到新闻作品的鉴赏中,则可以认为它较为贴近地说明了鉴赏者的(      )
A.创造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发散性
7.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作者是(      )
A.柏生 B.范长江
C.穆青 D.郭玲春
8.要对新闻作品的形式做出分析,首先要认清新闻作品的(      )
A.报道内容 B.新闻体裁
C.报道时机 D.刊载媒体
9.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是(      )
A.主题鲜明 B.结构严谨
C.语言生动 D.用事实说话
10.下列不属于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的是(      )
A.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B.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C.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D.分析同一新闻作品中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功用
11.消息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
A.新闻的主题 B.新闻的内容
C.新闻的性质 D.新闻的形式
12.狭义的新闻是指(      )
A.事件性新闻 B.非事件性新闻
C.消息(电讯) D.特稿
13.下列关于“解释性报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B.它强调对于“why”这一新闻要素的回答
C.简历性事实是构成该报道解释的方面之一
D.它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揭露与反思
14.以采写“水门事件”而闻名全球的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是哪家报纸的记者?(      )
A.《费城问讯报》 B.《纽约时报》
C.《华盛顿邮报》 D.《洛杉矶时报》
15.归根到底,新闻的接近性是指与受众在(      )
A.地理上的接近 B.心理上的接近
C.文化上的接近 D.利害关系上的接近
16.《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乔木 D.刘少奇
l7.下列关于新闻敏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新闻敏感主要是一种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B.新闻敏感主要体现在新闻采访之中,而不是新闻编辑之中
C.对于新闻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也需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
D.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职业能力
18.下列作品中以背景运用见长的是(      )
A.《别了,“不列颠尼亚”》 B.《桌上的表》
C.《“一厘钱”精神》 D.《小城风光更迷人》
19.《“金”张掖的破产》一文的体裁是(      )
A.人物通讯 B.旅游通讯
C.事件通讯 D.工作通讯
20.下列作品中属于名记者穆青的代表作的是(      )
A.《访“葡萄常”》 B.《上海严寒》
C.《经济学家赶集》 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顺应时代要求,一批以联系实际、剖析社会问题和记者理性思维的深度见长的报道应运而生,它们有(          )
A.《关广梅现象》 B.《红色的警告》
C.《黑色的咏叹》 D.《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E.《绿色的悲哀》
22.感性认识阶段是新闻作品分析的起步阶段,它具有以下哪些方面的不足之处? (      &nbs来源:91 考试网p;   )
A.比较肤浅、片面 B.低级阶段
C.局限性 D.表面性
E.抽象性
23.西方新闻界一般把消息分为(          )
A.动态消息 B.简讯
C.综合消息 D.硬新闻
E.软新闻
24.新闻语言是一种与下列哪几种语言相比较的书面语言? (          )
A.文学语言 B.学术语言
C.政论语言 D.科学语言
E.口头语言
25.下列以记载重大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有 (          )
A.《上海严寒》 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C.《日本签字投降》 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应该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27.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8.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浙江2010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 下一篇全国2006年4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