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实现社会学中国化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2.简述社会的主要特征。
3.简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4.现代城市社区的特征有哪些?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个人社会化对角色的培养。
2.你认为现代中国家庭的小型化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结合实际论述组织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及其关系。
B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圣西门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2.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是( )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A.许仕廉
B.陈达
C.费孝通
D.李景汉
3.韦伯的社会学说受到( )的经济学和社会思想的很大影响。
A.马克思
B.涂尔干
C.圣西门
D.帕森斯
4.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
A.内群体
B.参照群体
C.初级群体
D.大群体
5.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的概念是由( )提出。
A.库利
B.萨姆纳
C.梅约
D.海曼
6.( )认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要的。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系统理论
7.组织对其成员的( )决定了成员的行动。
A.个性特征
B.权利
C.角色规定
D.行为
8.个人与社会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这是( )观点。
A.社会唯名论
B.历史唯物论
C.社会唯实论
D.二元论
9.“社会学的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就是( )。
B.整体性
C.实证性
D.应用性
10.社会以( )为纽带。
A.人际关系
B.社会交往
C.血缘关系
D.人与人的交往
11.( )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A.文化特质
B.文化集丛
C.文化要素
D.文化模式
12.( )是指包括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A.文化交流
B.文化传播
C.文化冲突
D.文化整合
13.对于犯罪分子的教育属于( )。
A.继续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正向社会化
14.( )是社会化研究的先驱。
A.皮亚杰
B.库里
C.S•费洛伊德
D.米德
15.社会制度的核心是( )。
A.规范体系
B.价值标准
C.物质设备
D.组织要素
16.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 )提出。
A.德国藤尼斯
B.美国帕克
C.美国林德
D.法国涂尔干
17.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行动( )。
A.竞争
B.合作
C.交换
D.冲突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19.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是( )。
A.社会变迁是社会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B.社会变迁是直线前进的
C.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D.社会变迁是全面性的变化
20.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阶级或阶层需要的增长以及利益冲突
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C.外敌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
D.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孔德提出,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经验法
C.历史法
D.比较法
E.实验法
2.涂尔干的主要社会学贡献,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B.个人与社会
C.理想类型
D.功能分析
E.三阶段法则
3.下列文化现象哪些是通过文化传播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的?( )
A.四大发明
B.佛教
C.蚕桑技术
D.股票
E.胡琴
4.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目标
C.严格的组织
D.对领袖的绝对服从
E.成员归属感
5.目前,我国家庭的主要类型有(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残缺家庭
E.单亲家庭
6.组织的特征主要有( )。
A.特定的组织目标
B.成员的角色化
C.正式而明确的规定
D.科层化管理
E.一定的权威体系
7.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三种纯粹类型是( )。
A.诗意型
B.来源:91 考试网魅力型
C.法理型
D.性格型
E.传统型
8.社会学的功能包括( )。
A.社会管理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批评功能
E.社会控制功能
9.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等阶段。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筹划阶段
D.撰写阶段
E.选题阶段
10.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
A.物质形态要素
B.语言符号要素
C.精神形态要素
D.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E.动力要素
1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
A.生活技能社会化
B.价值观念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角色社会化
E.行为社会化
12.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的社会关系
B.使人的社会化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
C.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
D.工作过程是调适过程,是学习过程
E.培养组织纪律性和竞争、协调意识
13.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 )。
A.纵向作用
B.横向作用
C.规范社会秩序
D.管理公共事务
E.教化作用
14.人类有史以来所经历的家庭形态是( )。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E.无性婚姻制度
15.集镇社区的类型有( )。
A.县城镇
B.中心镇
C.郊区镇
D.城关镇
E.一般集镇
16.作为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交换的两种类型是( )。
A.自发性交换
B.制度化交换
C.物质的交换
D.契约式交换
E.非物质的交换
17.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以将偏差行为分为四大类( )。
A.偏差观念
B.偏差心理
C.偏差行动
D.偏差习惯
E.偏差文化
18.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心行为
D.违理行为
E.违规行为
19.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主要有(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C.发展科学技术
D.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E.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20.以下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
A.腐败问题
B.城乡差距问题
C.吸毒问题
D.贫困问题
E.贪污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城市社区
2.公共部门
3.政治社会化
4.家庭制度
5.初级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