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分A、B卷,使用1999年老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3年新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 )提出的。
A.奥古斯特•孔德
B.圣西门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2.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是由它研究的( )决定的。
A.对象
B.目的
C.条件
D.方法
3.三阶段法则是( )提出的。
A.韦伯
B.斯宾塞
C.涂尔干
D.孔德
4.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是( )。
A.社会经验的研究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前社会学理论
D.自然科学的发展
5.帕森斯在( )一书中,提出了社会系统理论。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经济与社会》 C.《社会制度》
D.《现代社会体系》
6.从地缘关系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地缘关系现存方式的是( )。
A.部落
B.企业
C.国家
D.村社
7.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关系中的友爱精神的核心是( )。
A.尊重人
B.关心人
C.爱护人
D.团结人
8.人的观念、知识、技巧、习惯、情操等都是后天学来的,是( )的产物。
A.同化
B.现代化
C.社会化
D.环境
9.(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适等阶段。
A.文化整合
B.文化濡化
C.文化冲突
D.文化传播
10.解决人口数量多、老龄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的积极办法是( )。
A.计划生育
B.提高人口素质
C.开发资源
D.大力发展经济
11.人口、生态、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相对的不平衡
B.短暂的不平衡
C.相对短暂的平衡
D.长期的平衡
12.再社会化是指对( )的社会化。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14.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5.在决策时,我们应注意发挥( )的优点。
A.群体同质性结构
B.群体角色结构
C.群体异质性结构
D.群体社会网络结构
16.学术团体属于( )。
A.经济利益群体
B.社会公众利益群体
C.自组利益群体
D.社团性利益群体
17.家庭矛盾的解决主要靠( )。
A.分离
B.调适
C.社会
D.法律
18.( )是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普那路亚家庭
19.( )是指影响和控制他人按一定方式活动的能力。
A.权力
B.地位
C.强制力
D.影响力
20.在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中,一般来说,最稳定的是( )。
A.正三角形
B.菱形
C.梯形
D.倒三角形
21.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
A.韦伯
B.马克思
C.沃纳
D.帕森斯
22.美国社会学家C•米尔斯依据( )标准,把现代西方工业社会分成三个阶层。
A.权力
B.财富
C.声望
D.职业
23.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社区首要的特点是( )。
A.成员彼此交往
B.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C.成员有共同目标
D.有共同价值观念
24.社区发展主要依靠( )。
A.社区自身的力量
B.社区外来物力
C.政府支持
D.社区领导干部
25.(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26.社会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 )的存在和发展引起的。
A.阶级矛盾
B.阶级需求
C.社会矛盾
D.社会需求
27.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 )的产物。”
A.文化教育状况
B.社会经济状况
C.阶级斗争状况
D.社会生活状况
28.西方早期社会学家的理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冲突的思想
B.交换的思想
C.互动的思想
D.进化的思想
29.19世纪末,( )国家率先实现了城市化。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30.( )不仅是工业化的前提,也是顺利完成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A.政治现代化
B.经济现代化
C.城市化
D.社会结构分化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些文化符合边际文化的定义?( )
A.北美洲文化
B.新加坡文化
C.香港文化
D.日本文化
2.人类社会的基本内容是( )。
A.文化的传播
B.家庭的组成
C.人口自身再生产
D.物质资料再生产
3.家庭建设主要包括( )。
A.家庭物质生活建设
B.家庭矛盾的解决
C.家庭成员心理调适
D.家庭精神文化建设
4.社区就其最基本的类型可分为( )。
A.牧业社区
B.乡村社区
C.林业社区
D.城镇社区
E.城市社区
5.我国的城市化道路走的是“双轨制”道路,这里的“双轨制”指的是( )。
A.工业城市化
B.工业乡村化
C.乡村工业化
D.城市工业化
E.城乡融合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每小题3分,共6分)
1.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两大类。( )
2.阶级产生的两方面条件是国家的出现和私有制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