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7年7月自考预审学试题 (完整word版)(一)
2013-04-10 19:08: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预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我国,预审学是(      )
  A.刑法学的分支学科 B.刑事侦查学的分支学科
  C.刑诉法学的分支学科 D.行政法学的分支学科
  2.旧中国的预审制度始建于(      )
  A.清朝中期 B.清朝末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3.诱供,即办案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给其以某种许诺,诱使犯罪嫌疑人(      )
  A.虚构事实,随意乱供 B.供认办案人推想和假设的问题
  C.按办案人的意图供认问题 D.供认办案人指出的具体情节
  4.受理案件是指预审部门依法对侦查部门移送的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接受审理的(      )
  A.侦查活动 B.办案活动
  C.业务活动 D.诉讼活动
  5.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      )
  A.适用条件不同 B.强制程度不同
  C.执行机关不同 D.变更手续不同
  6.在讯问中说假话的犯罪嫌疑人对提问往往(      )
  A.反诘式回答 B.不予回答
  C.正面回答 D.迟延回答
  7.预审人员了解和研究案情的基本途径是(      )
  A.审阅案卷 B.询问证人
  C.提审人犯 D.复验复查
  8.讯问情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规律性、刑事法律的规定性和案件事实的(      )
  A.复杂性 B.真实性
  C.客观性 D.准确性
  9.预审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无论采取哪一种讯问接触方式,都应当(      )
  A.制定讯问计划 B.重视第一次讯问
  C.重视自己的形象 D.保持高度戒备
  1O.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的表述形式有直接式、间接式和(      )
  A.迂回式 B.过渡式
  C.警告式 D.重复式
  11.预审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能否成功的关键阶段是(      )
  A.讯问开始阶段 B.促使承认犯罪阶段
  C.查明犯罪细节阶段 D.纠正供述障碍阶段
  12.预审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翻供如果难以确定真假应当(      )
  A.坚决回击 B.缓解讯问气氛
  C.立即查证 D.说服教育
  13.讯问策略具有合法性.科学性、灵活性、整体性和(      )
  A.严密性 B.隐蔽性
  C.针对性 D.威慑性
  14.预审部门与看守所重点配合的重要方法是使用秘密力量和(      )
  A.建立联系制度 B.控制突发情况
  C.加强思想教育 D.使用技侦手段
  15.预审部门主持对犯罪嫌疑人实行辨认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      )
  A.2人 B.3人
  C.5人 D.7人
  16.审查判断书证,一般应审查书证的产生过程、获取过程、书证内容、保全情况以及对书证进行(      )
  A.复验复查 B.科学鉴定
  C.分类审查 D.综合分析
  17.在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中,影响罪与非罪的因素很多,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主要是
  (      )
  A.主观方面的因素 B.客观方面的因素
  C.主体方面的因素 D.客体方面的因素
  18.在预审办案中,保证案件质量的中心环节是(      )
  A.犯罪事实清楚 B.法律手续完备
  C.证据确实、充分 D.定性及罪名认定正确
  l9.在对杀人案件的预审中,彻底查清案件真实情况的基础是以反映杀人现场为中心的一切证据材料和(      )
  A.以作案人主观恶性程度为中心的一切证据材料
  B.以作案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中心的一切证据材料
  C.以被害人身体或尸体状况为中心的一切证据材料
  D.以被害人基本情况及被害前活动情况为中心的一切证据材料
  20.审理抢劫案应始终围绕的重点是追查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所用的凶器,同时必须查明(      )
  A.行抢的方法和过程 B.被害人是否被伤害及被伤害的程度
  C.凶器的来源和下落 D.所得赃款赃物的下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有些预审人员在预审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思维障碍。其主要表现有(          )
  A.思维的目的性不明确 B.缺乏思维的独立性
  C.缺乏优秀的思维品质 D.思维的逻辑性差
  E.思维的灵活性不够
  22.取保候审执行机关的职责包括(          )
  A.将犯罪嫌疑人违反规定的情况及时告知决定机关
  B.将犯罪嫌疑人交代的新的问题及时报告决定机关
  C.将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情况及时告知决定机关
  D.将保证人定期汇报的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及时报告决定机关
  E.取保候审期限届满10日前,通知原决定机关
  23.犯罪嫌疑人常见的供述动机有(          )
  A.感谢预审人员对自己的公正对待
  B.为取得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宽容
  C.受良心谴责,有悔罪感
  D.难以忍受或避免肉体上的伤害
  E.企图逃避追查其他罪行或同案犯罪嫌疑人
  24.在预审中,犯罪嫌疑人出现哪些情况时比较适合使用证据(          )
  A.思想动摇时 B.口供自相矛盾时
  C.不彻底交待犯罪情节时 D.露出破绽尚未作出周密防御时
  E.顽固抵赖气焰嚣张时
  25.预审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问题作出应答的作用有(          )
  A.掌握犯罪嫌疑人思想动态,采取有效对策
  B.满足犯罪嫌疑人的正当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
  C.驳回犯罪嫌疑人的无理要求,端正其态度
  D.控制讯问态势,把握讯问节奏
  E.强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保障讯问顺利进行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关于预审的程序、方法和法律手续的规定,是预审洁动的依据和___________。
  27.法国在l808年颁布的《___________》里,明确规定审理刑事案件要经过预审程序。
  28.预审办案中,查清犯罪事实的基来源:91考试网本方法是___________。
  29.预审人员的职业要求和职业责任是___________。
  30.案件从侦查阶段转移到预审阶段,必须经过预审部门的___________。
  31.公安机关需要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应由办案人员制作___________。
  32.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有利于预审人员控制自己的___________,始终驾驭讯问的主动权。
  33.讯问目标分为总体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和___________。
  34.在看守所内开展___________,是打击犯罪,挽救犯罪嫌疑人和稳定监所秩序的一种有效方法。
  35.把不同逻辑阶段的问题,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提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提问。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5年4月自考预审学试题 (.. 下一篇全国2006年7月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