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浙江省2003年7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 (完美word版)(一)
2013-04-10 19:14: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9分)
1.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
  A.进行政治教育         
  B.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C.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2.理想发展的一般顺序为(     )。
  A.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政治理想
  B.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政治理想
  C.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政治理想
  D.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

3.品德是个人按一定社会的(     )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A.阶级或政党的利益
  B.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C.文化内容
  D.人生观世界观标准

4.倡导“道德两难法”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班杜拉
  C.杜德海姆                   
  D.柯尔伯格

5.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
  A.达度评定         
  B.比较评定
  C.操行评定         
  D.肯定性评定

6.用A、B、C、D等等级来区分品德的优劣程度的标度标准是(     )。
  A.绝对标准         
  B.定性标准
  C.定量标准         
  D.相对标准

7.把利人、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加以培养并推而广之升华德育境界的学校德育内容安排模式,称之为(     )。
  A.结构迁移说           
  B.社会适应说
  C.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式 
  D.螺旋循环说

8.(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A.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活动和交往
  C.深刻的道德认识             
  D.品德发展的动机

9.关于“德育过程规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信的过程
  C.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

10.在德育方法体系中,(     )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加以使用的。
  A.说理法               
  B.感染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1.学校将德育管理过程与德育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管理的教育作用,使之成为动员全校及社会有关人员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是(     )。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2.“择其善者而从之来源:91exam .org,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了(     )的要求。
  A.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修养指导法
  D.自我教育法

13.(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各科教学

14.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成人化,一般化做法,是对(     )德育原则的违反。
  A.知行统一
  B.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15.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首要功能是(     )。
  A.诊断功能         
  B.强化功能
  C.调控功能         
  D.教育功能

16.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
  A.19世纪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叶       
  D.21世纪初

17.下列哪一不是我国当今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
  A.思想教育         
  B.宗教教育
  C.法纪教育         
  D.道德教育

18.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
  A.奖励法           
  B.惩罚法
  C.评比法           
  D.操行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要求有(        )。
  A.全面经常                
  B.全面总结
  C.多种力量的协调一致      
  D.客观深入
  E.要有历史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科技活动         
  B.阵地活动          
  C.队会活动
  D.文艺活动         
  E.体育活动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体现了哪些德育方法?(        )。
  A.语言说理法         
  B.形象感染法           
  C.实际训练法
  D.品德评价法         
  E.自我修养法

4.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有(        )。
  A.可行性         
  B.自愿性           
  C.自主性
  D.灵活性        
  E.实践性

5.在设计品德测评指标体系中筛选测评指标常用的方法有(        )。
  A.文献法         
  B.经验法           
  C.调查统计法
  D.聚类分析法     
  E.主要因素分析法

6.德育工作者劳动的复杂性特点是基于(        )。
  A.劳动对象是复杂的,有不同的经历、个性、年龄等
  B.德育目标和任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C.德育的实现过程是复杂的、难预料的
  D.受教育者的品德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
  E.劳动的手段是主体的思想道德观点和情感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2.简述品德发展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其各自的作用怎样?
3.如何理解和贯彻德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5.进行社会德育的基本要求是怎样的?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7年10月自考学前比较教育.. 下一篇全国2006年1月自考学前比较教育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