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6分) 23. 某中学新调来一位王校长,为调动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尽快有起色,王校长决定在全校推行课时补贴制度。经过深思熟虑,并经校长会议讨论后,王校长推出了课时补贴的具体方案。大体内容是,根据教师的不同职称,发给满工作量的教师不同标准的课时补贴。方案公布后,立即引起学校后勤人员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不是教师,不能享受课时补贴。在后勤人员的强大压力下,王校长不得不对原方案做出调整。几天后,他推出了第二套方案,规定后勤人员拿全体教师课时补贴的平均数,这相当于一位中级职称教师所拿的补贴。王校长满以为这下摆平了,哪想到又引起轩然大波。这次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青年教师。他们认为,虽然自己工作时间不长,职称只有初级,但对教学已是尽心尽力,而且很多还在辛苦地进修,以获得本科文凭。本来按第一套方案,他们与高级教师相比已是悬殊很大,现在拿到的补贴连后勤人员都不如。他们由此感到,学校太不尊重青年教师。面对青年教师的强烈抵触情绪,王校长不得不对方案再次作修改,缩小了教师与后勤人员、初级教师与高级教师的差距。第三套方案推出后,暂时平息了由课时补贴引起的风波,但王校长甚感苦恼,虽然皆大欢喜了,但与原先的目标相差太远了,还是平均主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似乎没有明显提高。 问题: (1)王校长单纯用经济手段能否真正提高教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什么? (2)运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理论来调动教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般采取哪些途径? (3)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运用行为科学激励理论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