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班主任试题
课程代码:004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颁发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负责一个年级全部或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老师称为( )
A.级任教师 B.级任导师
C.班主任 D.级主任
2.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以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班主任工作的( )特点所决定的。
A.创造性 B.主导性
C.激励性 D.崇高性
3.在健全班级组织中,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
A.班集体的建设 B.班级教师集体的建设
C.班级家长集体的建设 D.少先队的建设
4.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为( )小时。
A.8—10 B.9—11
C.10—12 D.11—13
5.从整个小学时期来看,小学生身高与体重处于( )时期。
A.平稳增长 B.加速增长
C.减速增长 D.非平稳增长
6.一般地,小学男生最喜欢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橙、白 B.黄、白、橙、红
C.黄、蓝、绿、红 D.红、绿、蓝、黄
7.一般地,小学儿童在( )岁时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的概念。
A.7—9 B.8—10
C.9—11 D.10—12
8.小学高年级儿童开始以( )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A.社会反应 B.道德行为规范
C.内化的具体道德观念 D.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
9.按照塞尔曼的儿童友谊发展阶段论,6—12岁儿童正处于( )阶段。
A.单向帮助逐渐成熟 B.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
C.亲密的共享 D.不稳定的单向帮助
10.对班级学生群体发挥集团主导作用的班级正式群体是( )
A.班级教师群体 B.班级少先队中队
C.班级内各学习小组 D.班级课外活动小组
11.班级教导会是由班主任召集并主持的该班( )的全体会议。
A.学生的家长 B.班级学生
C.学生和家长 D.科任教师
12.班级管理的( )是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13.为保持教室亮度,一般要求教室窗的透光面积与教室地面面积之比应大于( )
A.1∶5 B.1∶6
C.1∶7 D.1∶8
14.主题班会要取得效果,首要的工作是( )
A.活动的组织准备 B.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C.班会的实施和指导 D.确定和设计好主题
15.巩固全班劳动成果,向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环节是( )
A.劳动思想教育 B.肯定劳动成绩
C.抓好劳动总结 D.搞好劳动检查
16.在班主任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关系到课外阅读效果如何的首要因素是( )
A.教育学生端正读书的态度 B.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书刊
C.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D.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7.( )是班级个别教育的制度保证。
A.热爱学生,坦诚相待 B.尊重学生,关心信任
C.严格要求,民主公正 D.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18.( )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开端。
A.分析原因 B.调查研究
C.把握性质 D.缓解矛盾
19.评价班主任工作效果就是要考查( )
A.班主任对其工作内容的履行
B.班主任工作的过程表现
C.班主任对工作任务的完成
D.班级学生的质量
20.从评价结果来看,班主任工作评价的要求是( )
A.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B.单项与整体相结合
C.总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 D.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关于我国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
B.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期
C.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上升期
D.城乡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E.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2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有( )
A.社会角色不同
B.教育体制上的弊端
C.二者之间的缺乏联系
D.分工不同
E.素质差异
23.根据班级群体的多变因素及其凝聚程度,班级群体可分为( )
A.松散型
B.凝聚型
C.集团型
D.浮动型
E.集体型
24.班会的教育力度的强弱以及效果的大小,取决于( )
A.班主任设计组织班会的能力
B.班会组织开展的时间长短
C.班会主题的准确性及针对性
D.学生自我主持班会的能力
E.班会活动场所的安排
25.下列活动的形式,属于科技活动的是( )
A.学科竞赛
B.智力竞赛
C.手工制作
D.模型比赛
E.文学作品欣赏
26.班级偶发事件的显著特征有( )
A.偶然性
B.社会性
C.恶劣性
D.突发性
E.爆炸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7.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是由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________所决定的。
28.道德品质涉及________、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
29.总的来说,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靠“讲(要求)”、“练”(练习)、“表扬”(正面引导)、________来实现的。
30.依据学生主体的教育原则,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________。
31.少先队是按照________原则组织起来的独立自主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
32.班级体育锻炼的基本内容是两操、________和运动竞赛。
33.________主题是围绕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突出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而设计的班会主题。
34.从班会的教育意义上讲,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班会明确、统一、强化________。
35.对待偶发事件,采取等一等、看一看的冷处理方法,就是要选择良好的________。
36.班主任的管理指对班主任教师的任用、培养、考核、________等方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