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浙江省2003年1月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完整word版)(一)
2013-04-10 19:24: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8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儿童能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的思考,这种特征一般出现在(      )
A.2岁左右        
B.3岁左右        
C.4岁左右        
D.5岁左右

2.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其中儿童的活动指儿童与(      )之间的相互作用。
A.学习材料         
B.教师         
C.同伴         
D.环境

3.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性思维

4.小班儿童面对两只小动物,一只小鸡、一只小狗时,他们会说“一只小鸡和一只小狗”,但很难直接概括为“两来源:91考试 网只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很容易解决。例如,“我们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这说明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为(      )
A.从个别到一般              
B.从不自觉到自觉         
C.从具体到抽象              
D.从同化到顺应

5.幼儿园的教学是指(      )
A.上课                        
B.教师的语言指导         
C.多种形式的活动              
D.儿童的自我练习

6.目标制定大多从幼儿应获得哪些数学经验的角度提出,且表述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这类目标属于(      )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阶段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D.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7.“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
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8.教师作为行为的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教学活动目标,可选用以下词语(      )
A.“使幼儿……”、“启发幼儿……”        
B.“会……”、“体验……”    
C.“体验……”、“辨别……”              
D.“学习……”、“领会……”

9.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      )形式。
A.个别活动              
B.小组活动         
C.集体活动              
D.个别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

10.教授初学的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依次是(      )
A.行为把握    图象把握    符号把握         
B.行为把握    符号把握    图象把握 
C.图象把握    行为把握    符号把握         
D.图象把握    符号把握    行为把握

11.教师把实物教具或幼儿的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经过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操作法         
B.讲解法         
C.游戏法         
D.演示法

12.要求幼儿将黑色的、系带子的鞋放在一起。这种分类活动称(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B.多角度分类         
C.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分类              
D.层级分类

13.在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      )
A.集合         
B.分类         
C.包含         
D.辨数

14.儿童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出现在儿童(      )
A.2岁~3岁         
B.3岁~4岁         
C.4岁~5岁         
D.5岁~6岁

15.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
A.2岁~3岁         
B.3岁~4岁         
C.4岁~5岁         
D.5岁~6岁

16.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有(      )
A.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B.加大数比减小数容易         
C.加小数比减大数难              
D.理解与掌握算式题比应用题容易

17.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的方法。
A.触摸         
B.拼图         
C.讲解         
D.比较

18.研究表明,儿童对测量能够理解,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是在(      )
A.2岁~3岁         
B.3岁~4岁         
C.4岁~5岁         
D.5岁~6岁

19.儿童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明天”泛指将来,说明学前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
A.主观性              
B.含糊性         
C.感性                
D.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0.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21.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体现了评价的(      )功能。
A.导向         
B.鉴别         
C.诊断         
D.选拔

2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是(      )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过程的终点              
B.表示教育活动的结束         
C.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D.指对儿童进行的各种测量

23.形成性评价是(      )
A.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         
B.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         
C.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         
D.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作出总结和鉴定的一种正式的评价

2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也最强的一个步骤是(      )
A.检查与估计评价质量              
B.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C.判断与评分                      
D.收集资料

25.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在学前数学教学活动中,可采用的游戏的类型。
4.简述幼儿园各年龄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际,谈谈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
2.在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时,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试举例说明。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 下一篇全国2003年10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