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儿童在10-18个月内发展起来的前语言能力是( )
A.辨调
B.音节发声
C.辨义
D.学习交际“规则”
2.儿童对语用技能的获得包括对( )的获得。
A.词义
B.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
C.语法
D.句义
3.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乔姆斯基
B.斯金纳
C.皮亚杰
D.埃利奥特
4.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的本质是( )
A.刺激——反应的联结
B.表达意图或意义、受规则制约的符号系统
C.一种特殊认知能力
D.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5.整合语言教育观的理论依据是( )
A.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 &n来源:91 考试网bsp;
B.认知发展理论
C.完整语言理论
D.同化与顺应
6.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 )
A.伦奇
B.莱希
C.乔姆斯基
D.加德纳
7.托儿班的倾听行为技能的培养目标是( )
A.辨析性倾听
B.能在集体活动中安静地听人说话、念儿歌
C.有意识倾听
D.理解性倾听
8.三岁前儿童获得语言经验的主要教育形式有( )
A.自由游戏
B.听一听
C.文学活动
D.讲述活动
9.讲述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 )具有特别的作用。
A.交流能力
B.表达能力
C.理解能力
D.运用能力
10.听说游戏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 )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规则游戏
D.结构游戏
11.听说游戏的语言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 )的特点。
A.综合
B.直接
C.练习
D.深刻
12.听说游戏中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的是( )
A.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的方式表达
B.听懂游戏的指令,把握游戏进程
C.扩展练习词汇
D.听懂教师的,理解游戏的规则
13.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中( )是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常用夸张、象征、拟人的语言表现方式去塑造形象
A.儿童诗歌
B.童话
C.生活故事
D.幼儿散文
14.幼儿园文学活动是系列的、网络状的活动,第一层次是( )
A.理解体验作品
B.迁移作品经验
C.学习文学作品
D.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15.下列行为不属于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的是( )
A.早期识字
B.早期图书阅读
C.早期文学创作
D.早期书写
16.幼儿自己阅读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 )
A.起始环节
B.第二环节
C.第三环节
D.总结性环节
17.下面属于前书写经验的是( )
A.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C.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
D.知道汉字的间架结构的经验
18.同时双语学习过程中,两套语言系统较少出现相互( )的现象。
A.迁移
B.干扰
C.促进
D.影响
19.( )是指幼儿按照成人的范句的句法结构在新的情景中表达出新的内容的一种模仿形式。
A.即时的、完全的临摹
B.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
C.延迟模仿
D.选择性模仿
20.认知发展水平是学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 )
A.关键
B.主导
C.重要
D.基础
21.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和学习过程中出现了( )的异常现象。
A.生理性
B.功能性
C.心理性
D.发展性
22.构音障碍是一种( )的语言障碍现象,即使在智力发展正常、生理成长条件较好的学前儿童中也经常发生。
A.较常见
B.人们较早认识到
C.特殊类型
D.特别
23.( )在表现出种种语言问题时,总是伴随有较严重的行为问题,他们的障碍呈现出综合性的状态,因而往往不被人们视为单一的语言障碍。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听觉障碍
C.构音障碍
D.情感性交往障碍
24.计算机辅助幼儿园语言教育可以更加完美地体现( )教育观的基本思想。
A.完整语言
B.整合
C.系统
D.活动
25.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 ),创设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A.动态模拟功能
B.控制功能
C.集成功能
D.交互功能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前语言现象
2.四范畴说
3.早期阅读活动
4.多媒体动态示范教学法
5.故事表演游戏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2.从纵向的角度如何设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
3.简述幼儿园讲述活动的重要意义。
4.简述双语学习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