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北京市海淀区2012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综) (一)
2012-05-13 16:53: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2.4

 

   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大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题目要求一项

1.右图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将形成四种配子

C.是次级精母细胞

D.没有同源染色体

 

2.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3.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

 

4.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5.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6.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B.生产中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生产中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D.将开采出的煤通过干馏、气化、液化等多种途径实现其综合利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浓溴水区分苯和甲苯

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果糖

C.实验室中,可以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

NH2

D.H2N—CH2—COOH和CH3—CH—COOH缩合只能形成一种二肽

 

高温

 

 


O  C  O

8.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Fe2O3 + 3CO  2Fe + 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为

B.Fe2O3分别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二者产物不同

C.在高炉炼铁过程中,若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能提高CO的转化率

D.在高炉炼铁过程中,将铁矿石粉碎后投入高炉可以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9.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

B.工业上常以SiO2为原料制取粗硅,这一过程中,硅元素被氧化

C.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反应:Cu + H2SO4=CuSO4 + H2

D.亚氯酸可发生分解反应:HClO2 → ClO2↑ + Cl2 + H2O(未配平),1 mol HClO2

分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10.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称

取a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充分加热样品,用碱石灰吸收逸出气体,增重b g

B. 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得其质量为b g

C. 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逸出气体,得b mL气体

D. 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Ba(OH)2

液中,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11.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丙可能

   属于两性氧化物

B. 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

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

C. 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

可能具有漂白作用

D. 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

能为:甲 < 丙 < 戊

 

12.室温下, 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

 

x

M

稀释倍数

pH

 

B

A

y

正确的是

A.稀释前,c(A) = 10 c(B)

B.稀释前,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大于10-7 mol/L

C.在M点,A、B两种碱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用醋酸中和A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

 

 

 

13.关于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普朗克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B.卢瑟福为解释 a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C.贝克勒尔在研究天然放射现象的基础上大胆地预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认为,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光谱是明线光谱

B.红光和紫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比红光的大

C.紫外线比红外线的频率高,所以紫外线的热效应比红外线的热效应更显著

D.单个原子跃迁发光的过程中,发出紫光的原子比发出红光的原子能量变化大

&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2高考听力必备常识:英语月份的..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