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9 23:05: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泊扬子岸
鲍溶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注]鲍溶,初为隐士,后客居他乡。
(1)这首诗的颔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很巧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
(2)从全诗来看,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1)“藏”和“退”,用“藏”字,意蕴丰富,雨停天晴,若去寻找雨的踪迹,只能从树叶树枝挂着的水珠上见出分晓,但诗人远望,大片树林所挂的水珠是无法辨清的,只能看出那一团苍翠的、湿漉漉、雾蒙蒙的大概罢了,由此可见“藏”字用得极妙;用“退”,意思是说,雨晴风起,风吹退江面新涨的潮水,这就形象地描绘出风吹潮涌的景观。这样写紧紧把握住雨霁初晴的特征,意象鲜明,诗意清新。(2)抒发了作者离别家乡,羁途漂泊的伤感之情,首联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沿运河北上,家乡便越来越远了,才入维扬,就感到乡关已远,那么日后路途中的心境如何,不就可以想象得到了吗?尾联写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客衣”,点出作者的游子身份;“薄”字写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鲜明对比, 且有因果关系,突出了诗人羁旅中的艰辛,隐发漂泊失意之叹。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毛泽东一首七绝,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1)人们一直对诗中的“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2分)
(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1)“劲”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松树的外在形象,而且概括了松树的内在精神——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松树都顽强地把根扎进岩缝里,蓬蓬勃勃地生长的精神。也体现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畏强敌、敢于斗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2)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小路,勇于攀登,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看到人间美妙的风光。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在历史的进程中,只有历经曲折坎坷,不懈努力,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既然是“沉醉不知归路,”又怎么能“兴尽晚回舟”呢?这两句是否矛盾?根据文意回答。
(2)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作“怎”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矛盾。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女词人这里写“尽兴”,意思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又何必考虑归路如何呢?所以“兴尽晚回舟”和“不知归路”不矛盾。
(2)不能改。这里“争”字有“抢着”“争着”的意思,如果是“怎渡”,下面的词意就衔接不上;必须是“抢渡”,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称。②赊:疏阔意。
⑴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     ?
⑵黄昇《花阉词选》录该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⑴答: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来路艰难跋涉已成过往之喜。(1点1分, 3点即可得满分)
⑵答:不同意。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2分)全词通篇都是紧扣“喜还家”三字构思下笔、写景抒情的。(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上阕与下阕在内容上各有什么偏重?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词看,哪些景物与离情思妇有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阕主要描绘了一幅景色怡人的春景图,下阕主要写思妇盼离人归的急切心情。上阕所写之景是为下阕写人作铺垫,下阕写思妇的盼归是在上阕触景中生出的感情。(意对即可)
(2)词中的“鸳鸯”、“红杏”、“柳绵”等景物都与离情思妇有直接关系。因为,鸳鸯总是成双成对地在一起,这容易引起独处之人对爱人的思念;红杏出墙,这容易引起人寂寞孤独难耐的伤感;柳绵因“柳”与“留”谐音,而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此,也有伤别离、感思怀的意味。(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